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肃时雨若》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肃时雨若》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肃在于方寸,高高已嘿知。

端能令雨若,焉敢诿天时。

此念渊冰凛,其机影响随。

宝薰一队起,银竹四檐垂。

有物皆膏润,无民更怨咨。

谆谆书喜闵,麟笔寓箴规。

(0)
翻译
严肃深藏于内心,高洁已默默知晓。
确实能令雨水降临,怎敢推诿天道时序。
这样的念头如深渊寒冰,其影响力深远跟随。
珍贵的熏香队伍升起,银色的竹帘从四角低垂。
万物都受恩泽滋润,百姓不再有更多抱怨。
诚恳地写下喜忧之事,以麒麟笔寄托训诫之规。
注释
肃:严肃。
于:在。
方寸:内心深处。
嘿知:默默知晓。
端:确实。
诿:推诿。
渊冰:深渊般的寒冷。
影响:影响力。
随:跟随。
宝薰:珍贵的熏香。
银竹:银色的竹子。
膏润:恩泽滋润。
怨咨:抱怨。
谆谆:诚恳。
麟笔:麒麟笔,古代象征吉祥的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高洁独立的人格魅力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肃在于方寸,高高已嘿知"一句,既可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也暗示着他对周围环境的超然态度。"端能令雨若,焉敢诿天时"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顺应和尊重,同时也反映出他不愿意将自己的行为强加于自然法则之上的高洁品格。

接下来的"此念渊冰凛,其机影响随"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与宁静,好像是说诗人内心的清冷如同冬日的冰冻,而他的思想和情感却又像春天的生长一样在自然法则中悄然发生作用。紧接着的"宝薰一队起,银竹四檐垂"则描绘了一种幽深静谧的景象,有如仙境一般,这里面的"宝薰"和"银竹"都是高洁无暇之物,更映衬出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

在"有物皆膏润, 无民更怨咨"一句中,诗人通过对周遭事物的观察,进一步表达了他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宁静。最后两句"谆谆书喜闵,麟笔寓箴规"则可能是指诗人对于文字的珍视以及文学创作中蕴含的深刻教诲。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超然物外的艺术追求。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晓镜四吟有记

天半朱霞簇四围,垂虹夕照巧流辉。

妆成五色才人笔,绣出千端织女机。

渡海云横飞鹜去,衔山日落暮鸦归。

倚栏领取天然画,散绮馀光尚未希。

(0)

杂诗平韵·其十六

走世葫芦背上悬,踏空归去悔当年。

诗书有味曾医俗,富贵无求便得仙。

洞口开封催雾散,山腰补缺看云连。

祇今这个留何物,剩此文心未了缘。

(0)

江亭坐夜·其二

更上层楼兴未阑,涛声数过几沙滩。

亭亭目极三千界,扇扇窗开十二栏。

酒醉那知瓶报罄,棋敲不觉漏催残。

冷然如在诸天宿,梦立瀛洲最上峦。

(0)

抚水仙操

偶尔理丝桐,如逢海山翁。

情移山尽处,韵入水流中。

一曲神洲到,孤帆世界空。

先生化工意,随兴引仙风。

(0)

松鹿图·其一

老笔画龙蛇,云影铺在手。

风雨下半空,并作涛声吼。

何物散瑶光,来结岁寒友。

好是白环俱,仙人所消受。

不袭大夫封,肯逐中原走。

深山阅古今,幽斋宝贵否。

(0)

游八堡圳水源感作

朝溯浊水头,暮沿浊水流。

浊水汹涌无今古,导源乃自触口之山湫。

就中引水筑堤闸,下溉万顷良田畴。

百年乐利生玩愒,农病乃始为官忧。

磺溪有司古遗爱,关心民瘼西门俦。

昨日发书徵父老,欲以舆论参民谋。

愧予南亩一袯襫,时从父老讲锄耰。

曾闻晚禾重节候,耕种不得逾清秋。

愿藉堤防出众力,速兴水利祛民愁。

穰穰禾黍慰私祝,高歌同咏满车篝。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