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丞相万里第四十五》
《江丞相万里第四十五》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星拆台衡地,斯文去矣休。

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ngchéngxiāngwànshí
sòng / wéntiānxiáng

xīngchāitáihéngwénxiū

guāngtiānyuǎnzhùcāngjiāngliú

翻译
星辰离开了天衡之地,文雅的气息也消失殆尽。
湖水的光芒与天空相接,仿佛屈服般流入苍茫的江河。
注释
星:星辰。
拆:离开。
台衡:天衡之地,古代星象学中的概念,代表天文观测的方位。
斯文:文雅,指高尚的文化或道德风范。
去矣休:消失,不再存在。
湖光:湖面的波光。
天远:天空遥远。
屈注:仿佛屈服或倾斜而流。
沧江:形容江水深青色,这里指长江或其他大江。
流:流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天祥的作品,名为《江丞相万里第四十五》。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高超的艺术驾驭能力。

首句“星拆台衡地”以独特的意象开篇,通过“星拆”的动态描绘,将天上的繁星比作拆散的棋子,这不仅是对夜空之美的描写,更隐喻了宇宙间力量与秩序的重新配置。接下来的“台衡地”则勾勒出一片高远而平坦的地势,通过这种对比设置,诗人巧妙地营造了一种空间感和视觉张力。

其次,“斯文去矣休”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景象时的心境变化。“斯文”指的是古代的礼仪与文化,这里暗示着一种传统美学观念的消逝,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渐行渐远。这个“矣休”的用法,则充满了感慨和哀愁,似乎在问询着这种美好是否还能停留。

第三句“湖光与天远”则是对景色进行直观描绘。“湖光”通常指的是水面上的倒影,这里与“天远”相连,构成了一种自然与宇宙和谐共存的画面。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也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达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屈注沧江流”中的“屈注”,意指专心致志地凝视或思考。在这里,诗人似乎是将自己的思绪投射到奔腾不息的沧江之上。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深刻的情感,更蕴含着一种哲理,那就是面对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无常,人们应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文化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对眼前景致的赞叹,更是一种精神的抒发与自我超越的体现。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赠张绘秘教九题·其一诗将

风骚推上将,千古耸威名。

子美尝登拜,昌龄合按行。

笼纱疑旆影,击钵认金声。

唱和知谁敌,长驱势已成。

(0)

喜侄宥及第

新榜传闻事可惊,单平于尔一何荣。

玉阶已忝登高第,金口仍教改旧名。

闻喜宴游秋色雅,慈恩题记墨行清。

岩扉掩罢无他意,但爇灵芜感盛明。

(0)

梅花二首·其一

宿霭相粘冻雪残,一枝深映竹丛寒。

不辞日日旁边立,长愿年年末上看。

蕊讶粉绡裁太碎,蒂疑红蜡缀初乾。

香刍独酌聊为寿,从此群芳兴亦阑。

(0)

送思齐上人之宣城

林岭蔼春晖,程程入翠微。

泉声落坐石,花气上行衣。

诗正情怀澹,禅高论语稀。

萧闲水西寺,驻锡莫忘归。

(0)

芭蕉

芭蕉我所爱,明洁而中虚。

禅房富灵根,颇似人清臞。

(0)

陈药房舟中分得诗字

移舟春岸晓,小雨欲晴时。

烟树望疑暗,水程行较迟。

推蓬山色近,得句野鸥知。

来往无多路,归囊又一诗。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