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昔在图中见,落星渚前今始逢。
云岭半藏红叶寺,霜风遥递翠微钟。
龙君或居彭蠡泽,仙人爱住香炉峰。
双凫之舄傥可借,飞入前头听玉淙。
庐山昔在图中见,落星渚前今始逢。
云岭半藏红叶寺,霜风遥递翠微钟。
龙君或居彭蠡泽,仙人爱住香炉峰。
双凫之舄傥可借,飞入前头听玉淙。
这首元代诗人吕诚的《舟中望庐山》描绘了诗人乘船途中远眺庐山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
首句“庐山昔在图中见”,诗人回忆起过去在画卷上见到庐山的景象,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向往之情。接着,“落星渚前今始逢”则点明了这次是亲自来到庐山脚下,与庐山有了真实的相遇。
“云岭半藏红叶寺,霜风遥递翠微钟”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光。云雾缭绕的山岭间,隐约可见红叶覆盖的寺庙,霜风中传来远处寺庙悠扬的钟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龙君或居彭蠡泽,仙人爱住香炉峰”两句,诗人想象着庐山可能居住着龙君和仙人,进一步增添了庐山的神话色彩和神秘感。
最后,“双凫之舄傥可借,飞入前头听玉淙”表达了诗人希望借一双水鸟的翅膀,飞到庐山前面,亲耳聆听那如玉般清脆的溪流声,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深切渴望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神话元素,使得庐山的形象更加生动、神秘。
侧帽高秋,题襟胜日,旧狂才力。
倦赋登楼,松关卧荒碧。
江空岁晚,天付与、樵风园客。
清寂,沧海梦还,觉龙吟波息。
珠尘绮陌,栖老年芳,如今草堪藉。
高楼望断旧国,渺西北。
依约废陂衰柳,犹识越兵来历。
对小城烟树,红入夕阳无色。
问绿汀杜若,谁解为、恨人栽。
叹京袂游尘,吴霜归鬓,客闷难排。
扁舟放愁纵远,好湖山何意乱离来。
斜月还闻邻篴,落花休点吟杯。水香亭榭忆秦淮。
歌棹晚频催。念绣额帘花,罗心烛烬,残梦徘徊。
西风谢堂去燕,剩巢痕还占旧楼台。
待把锦书寄与,柔波九曲肠回。
缉麻合线长百丈,要系风筝待晴放。
有风须及清明前,作得鲇鱼爱新样。
全身糊纸竹缚匡,两旗横张垂尾长。
手中缓放莫教卷,风力渐舒风渐远。
犹嫌平陇去不高,走上山头如掣鳌。
盘空一点正摇曳,欲坠更举何滔滔。
时人勿用旁惊睨,质薄材轻等儿戏。
乘时容易上云霄,失势终然在平地。
明日落花花雨寒,过却清明风力阑。
萧条断线挂虚壁,沟中破纸无人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