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坐睡》
《坐睡》全文
宋 / 朱松   形式: 古风

坐久睡屡兀,手失未了书。

清风脱然至,心醒得我娱。

起看孤隙光,了不移锱铢。

云何短梦中,万境生须臾。

嗟彼市朝子,百巧营其躯。

安知非梦役,过眼灭无馀。

至人有达观,那与世贤愚。

不须无言子,同上昆崙墟。

(0)
翻译
长久静坐后,多次打盹未能完成书卷。
清风忽然吹来,使我心灵清醒,享受到乐趣。
起身观看微弱的光线,它丝毫没有变化。
梦境为何能瞬间展现万千景象。
感叹那些忙于世俗之人,用各种手段谋生。
怎能确定这不是梦中的劳役,一切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真正的智者有开阔的视野,不会被世俗的聪明或愚笨所束缚。
你无需像那些沉默寡言的人,一同追求那神秘的昆仑仙境。
注释
坐久:长时间坐着。
兀:打盹。
手失:手不自觉地放下。
未了书:未完成的书卷。
脱然:忽然。
心醒:心灵清醒。
孤隙光:微弱的光线。
移锱铢:丝毫移动。
短梦:短暂的梦境。
万境:万千景象。
市朝子:忙于世俗的人。
百巧:各种手段。
非梦役:不是梦中的劳役。
过眼灭:转瞬即逝。
至人:真正的智者。
达观:开阔的视野。
世贤愚:世俗的聪明或愚笨。
无言子:沉默寡言的人。
昆崙墟:神秘的昆仑仙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松的《坐睡》,描绘了作者静坐读书时的感悟。首句“坐久睡屡兀”写出了诗人长时间专注阅读,不知不觉中打盹的情景。接着,“手失未了书”暗示了读书入神的程度。清风的到来让诗人清醒,他感到片刻的宁静和乐趣。“起看孤隙光,了不移锱铢”描绘了光线透过缝隙洒在地上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极其细微。

诗人通过梦境的短暂和市井之人忙于世俗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虚幻的思考。“云何短梦中,万境生须臾”形象地说明了梦境中的丰富变化,而现实中的一切则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诗人认为,真正的智者(至人)有着豁达的见解,超越了世俗的聪明与愚笨之分。

最后,诗人劝诫读者不必过于忧虑言语表达,只需一同追求内心的超越,达到精神的高境,即“不须无言子,同上昆崙墟”。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朱松诗歌的深沉和内省。

作者介绍
朱松

朱松
朝代:宋

朱松(1097一1143)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祖籍徐州府萧县人,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议和,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
猜你喜欢

忆嵇师奥观梅并贵行弟殁后之思

不到嵇师今几春,凄凉疋马去无因。

同游人葬梅花下,应笑花开不见人。

(0)

句·其二十一

乘月多忘归,往往带霜露。

(0)

挽赵孺人余中表也

幼小同群戏,年加各所之。

常疑艳花卉,终是易离披。

夫婿新袍绿,儿男半发垂。

送归蒿里道,兴我渭阳思。

(0)

送翁灵舒閒游

袖有新诗如美玉,知君去意十分浓。

山行见草认灵药,午歇就阴依古松。

两鬓已添蓬蔂色,三年判作飘零踪。

羁情夜后更愁绝,深涧断猿溪寺钟。

(0)

秦楼月/忆秦娥·其四

春脉脉。含章檐下妆宫额。妆宫额。

也还点画,村烟茅结。人间天上俱清绝。

风流大似东坡客。东坡客。玉堂如玉,雪堂如雪。

(0)

归来·其二

渺渺皋兰远路渐,灵龟何必为余占。

还家早似千年鹤,乖世元无六月蟾。

元叟为官犹号漫,陶翁未仕已名潜。

吴人终未谙羊酪,刚道莼羹似蜜甜。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