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睡屡兀,手失未了书。
清风脱然至,心醒得我娱。
起看孤隙光,了不移锱铢。
云何短梦中,万境生须臾。
嗟彼市朝子,百巧营其躯。
安知非梦役,过眼灭无馀。
至人有达观,那与世贤愚。
不须无言子,同上昆崙墟。
坐久睡屡兀,手失未了书。
清风脱然至,心醒得我娱。
起看孤隙光,了不移锱铢。
云何短梦中,万境生须臾。
嗟彼市朝子,百巧营其躯。
安知非梦役,过眼灭无馀。
至人有达观,那与世贤愚。
不须无言子,同上昆崙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松的《坐睡》,描绘了作者静坐读书时的感悟。首句“坐久睡屡兀”写出了诗人长时间专注阅读,不知不觉中打盹的情景。接着,“手失未了书”暗示了读书入神的程度。清风的到来让诗人清醒,他感到片刻的宁静和乐趣。“起看孤隙光,了不移锱铢”描绘了光线透过缝隙洒在地上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极其细微。
诗人通过梦境的短暂和市井之人忙于世俗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虚幻的思考。“云何短梦中,万境生须臾”形象地说明了梦境中的丰富变化,而现实中的一切则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诗人认为,真正的智者(至人)有着豁达的见解,超越了世俗的聪明与愚笨之分。
最后,诗人劝诫读者不必过于忧虑言语表达,只需一同追求内心的超越,达到精神的高境,即“不须无言子,同上昆崙墟”。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朱松诗歌的深沉和内省。
幼小同群戏,年加各所之。
常疑艳花卉,终是易离披。
夫婿新袍绿,儿男半发垂。
送归蒿里道,兴我渭阳思。
袖有新诗如美玉,知君去意十分浓。
山行见草认灵药,午歇就阴依古松。
两鬓已添蓬蔂色,三年判作飘零踪。
羁情夜后更愁绝,深涧断猿溪寺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