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缭丝灯次李西涯杨邃庵二先生韵二首·其一》
《缭丝灯次李西涯杨邃庵二先生韵二首·其一》全文
明 / 归有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圣朝威德务怀柔,万里滇南比内州。

邛竹多年通市易,宝灯今日盛传流。

僰人技巧新曾见,织女功庸久未酬。

却忆当年李学士,玉堂诗酒坐淹留。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归有光所作,名为《缭丝灯次李西涯杨邃庵二先生韵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明朝时期朝廷对边疆地区的安抚政策,以及与西南地区如云南等地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首句“圣朝威德务怀柔”点明了朝廷的治国理念,即通过恩威并施的方式,使边疆地区安定和谐,如同内州一样受到治理。接着,“万里滇南比内州”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政策的效果,将遥远的云南地区与内地相提并论,显示了朝廷对边疆的重视与治理成效。

“邛竹多年通市易”提到邛竹作为贸易商品的历史,暗示了自古以来西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联系。而“宝灯今日盛传流”则可能是指当时流行的某种工艺品或文化现象,通过“盛传流”这一词语,展现了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僰人技巧新曾见,织女功庸久未酬”两句对比僰人(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技艺与织女(泛指女性纺织者)的劳绩,表达了对不同群体技能的认可与尊重,同时也隐含了对女性劳动价值的肯定。

最后,“却忆当年李学士,玉堂诗酒坐淹留”以回忆的方式,提到了过去文人雅士在宫廷中的聚会情景,通过“玉堂”这一象征高雅文化的空间,以及“诗酒”这一文人活动的载体,营造出一种文采飞扬、风雅脱俗的氛围,表达了对过往文人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策略及其成效,还蕴含了对传统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赞美与追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与社会变迁的独特视角。

作者介绍
归有光

归有光
朝代:明   字:熙甫   籍贯:江苏昆山   生辰:1506~1571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猜你喜欢

秋园行

空园过霜无馀绿,上有梧楸下兰菊。

疏阴虽存不自蔽,残香已断谁更续。

忆昔繁华今九秋,天时人事略相侔。

放怀未能惊物化,烂醉聊可为君谋。

(0)

送冲卿守高邮

鸡骛守樊笼,鸿鹄游四溟。

羡君一麾去,不负人间名。

孤帆西北风,海日东南明。

回首笑富贵,浮云亦何轻。

我忆童子时,綵衣戏五亭。

离怀重自感,堕泪沾长缨。

(0)

久雨三首·其三

岩岩蓬莱巅,赫赫昆崙墟。

上帝严紫垣,群仙亦深居。

高出云电外,俯视风雨除。

安知昏垫民,汨没才阖庐。

(0)

众举毗卢作僧正以诗勉之

庵前谁为子磨塼,休把真心作静看。

了得诸尘非异物,披毛带角也何难。

(0)

徐秘校过池上见访留五绝句·其五

怜君此休驾,长日坐倾斜。

山雨催行酒,林烟候煮茶。

(0)

次韵前人长至有怀二首·其一

诗美皇皇使者风,礼修戎馆致雍容。

去年佳节辽东会,此日新阳湖上逢。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