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赵正字》
《寄赵正字》全文
唐 / 孟浩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

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羚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0)
注释
正字芸香阁:书斋名。
幽人:隐士。
竹素园:以竹为主的园林。
宛如:好像。
归卧:回家躺下休息。
寂无喧:寂静没有喧嚣。
高鸟:飞鸟。
择木:选择合适的树木栖息。
羚羊:一种动物,比喻人。
触藩:触碰篱笆或围栏。
物情:事物的本性或世态人情。
忘言:不再多言。
翻译
在正字芸香阁中,隐士居住在竹素园。
每一次经过都仿佛昨日重现,回到家中静寂无声。
高飞的鸟儿懂得选择树木栖息,羚羊却随意触碰围栏。
世间万物的本性如今已显露无遗,从此我只愿沉默不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然的居所,诗人在此处享受着远离尘世的安宁生活。"正字芸香阁"和"幽人竹素园"分别指向两个地方,可能是同一空间的不同部分,或是相连的两个场所,都充满了文人的雅致与自然的情趣。

诗人提到"经过宛如昨",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得快而又淡然的感觉,这里没有喧嚣和纷扰,只有平静的生活。"归卧寂无喴"则更深化了这种宁静感,夜晚回到家中,是一种心灵的栖息之所,没有任何打扰。

接下来的两句"高鸟能择木,羚羊漫触藩"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高飞的鸟儿自由地选择它们栖息的树木,而羚羊则悠闲地在围栏边嬉戏,这些都是诗人观察到的细节,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最后两句"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感悟到了事物间的真实情感,这种体验让他希望从此以后摒弃一切繁杂的语言和俗世的烦恼,只留下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交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宁静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操。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朝代:唐   字:浩然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生辰:689-740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猜你喜欢

李朝议挽词

一从洪井到处州,见说洪人总泪流。

本望圣朝令久任,若论明吏合封侯。

高才所至都无事,厚德于今可镇浮。

故作此诗传野史,不须铭记掩诸幽。

(0)

蔡学士挽词·其四

且止明旌住,玄堂即闭关。

素丝蒙柩往,白垩洗车还。

身后千诗在,生前万事閒。

松陵哀怨客,来吊自湖山。

(0)

两府新第

圣世诸公起草莱,君恩东第一时开。

排门画戟交行马,转肘沙堤接上台。

卫国名亭缘伐叛,平津虚馆为翘材。

犹分长史待天下,衰老讵能忘傥来。

(0)

夜过曾孚先

索我形骸内,从君里巷居。

度阡仍越陌,酌醴更焚鱼。

残雪春泥熟,青灯缺月初。

谁能惮乘兴,叹息岁将除。

(0)

伤胡二

古人虽千岁,我见如接迹。

今人虽比肩,我视犹异域。

乃知相知情,心识非貌识。

所以识胡君,不得同砚席。

今朝满衣泪,哭君寝门侧。

(0)

贼为杨津语

不畏利槊坚城。惟畏杨公铁星。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