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句》
《句》全文
唐 / 许浑   形式: 句

蒹葭水暗萤知夜,杨柳风高雁送秋。

露滴晓花疑锦绣,风吹寒竹认笙簧。

(0)
注释
蒹葭:芦苇。
水暗:因露水而显得昏暗。
萤知夜:萤火虫知道夜晚的来临,这里指夜晚的明显标志。
杨柳:柳树,常用来形容河岸或路边的风景。
风高:秋风劲吹,意味着天气转凉。
雁送秋:大雁南飞,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露滴:早晨植物上的露珠。
晓花:早晨的花朵。
疑锦绣:像是精美的织物,形容露水覆盖下的花朵美丽如织锦。
寒竹:在寒风中的竹子。
认笙簧:笙簧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这里比喻风吹竹林的声音像吹笙一样悦耳。
翻译
芦苇丛中的露水暗示了夜晚的到来,柳树间的秋风伴随着大雁宣告秋天的降临。
晨露沾湿花朵,让人误以为是繁复的织锦,而寒冷中风吹过竹林,仿佛听到了笙簧的乐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图景,融合了自然美与艺术美。开篇“蒹葭水暗萤知夜”借萤火虫之光映衬出夜色之浓,展现了诗人对夜晚微妙之处的捕捉。“杨柳风高雁送秋”则通过杨柳随风摇曳和大雁南飞的场景,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季节更迭的感伤。

接着“露滴晓花疑锦绣”一句,以露珠点缀在早晨花瓣上的细腻描写,形象地比喻出自然之美如同精巧织就的锦绣。末句“风吹寒竹认笙簧”则通过风中冷冽的竹声,营造了一种清幽、空灵的氛围,使人仿佛能够听见古代乐器笙簧的声音。

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借助自然景物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秋夜静谧氛围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追求。

作者介绍
许浑

许浑
朝代:唐   字:用晦(一作仲晦)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生辰:约791~约858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小垂手

朗月生瑶海,华星度绛河。

美人小垂手,广袖舞傞傞。

歌阑明烛短,舞罢落花多。

平旦临鸾镜,脩眉抹翠蛾。

(0)

老父谣送南昌康侯考绩如京师

我行南昌道,相逢白头老。

白头甘老南昌村,一生不识府县门。

去年卖剑买黄犊,今年纳租租易足。

白头种柳县门前,愿留康侯住数年。

侯今报政金门下,待侯重来繫骢马。

(0)

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言登泰山。道逢赤松,方瞳玉颜。

飞霞为佩,明月为环。授我宝诀,惠我大丹。

回视东海,黄尘蔽天。骖麟翳凤,逍遥永年。

(0)

精卫操

石磊磊,海茫茫。白石不可烂,海尘何日黄。

嗟哉精卫尔勿伤,昨日麻姑过东海,蓬莱弱水又生桑。

(0)

范史云歌

三日不食釜生鱼,五日不食甑生尘。

丈夫未遇甘贱贫,呜呼,岂无人间范史云。

(0)

送侄从戎云南兼柬居掾史

我祖自南渡,世为盐官人。

家传安定谱,子孙多搢绅。

嗟汝英妙年,从戎万里道。

断蓬离本根,骨肉岂相保。

忆汝别家曰,妇病在膏肓。

小妹应门户,两女才倚床。

一年一得书,见书如见汝。

蹉跎十五年,阅尽寒与暑。

昨者奉军帖,仓卒暂还家。

两女上堂拜,不识去时爷。

朝纺木棉花,夜织机中布。

裁为身上衣,梦绕天南路。

天南有名将,云是汉嫖姚。

威声振夷夏,勋业著皇朝。

汝今向前去,勿恋故乡住。

生入玉门关,会当有奇遇。

乌啼海东树,落月在城头。

送汝北郭门,霜花满征裘。

千金买宝刀,岂若聊城箭。

鲁连倜傥生,何曾叹贫贱。

洞庭秋水落,三峡夜猿哀。

船过瞿唐口,还经滟滪堆。

严程不可缓,别去关山远。

缩地恨无方,我肠辘轳转。

辕门有知己,远惠白象梳。

琼瑶无以报,为我谢区区。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