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流岩窦本来清,易以清名亦徇名。
却笑两公徒蚌鹬,如今赢得坦斋声。
泉流岩窦本来清,易以清名亦徇名。
却笑两公徒蚌鹬,如今赢得坦斋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描绘了对池阳清泉的赞美和鉴赏。开篇"泉流岩窦本来清,易以清名亦徇名"两句,表达了泉水自古以来就是清澈见底,清洁之名早已远播。
紧接着,诗人通过"却笑两公徒蚌鹬,如今赢得坦斋声"这两句话,抒发了对两位以泉而著称的鲍公和赵公的赞赏。其中,“两公”指的是古时与此泉有关的两位名人,他们可能因为泉水而留下名字,但诗中用“徒蚌鹬”来形容他们,意在表达这些名声虽然显赫,却没有实质内容,仿佛像海边的蚌壳只剩空壳,没有珍珠。而今朝,李曾伯自己赢得了“坦斋声”,即通过这次对清泉的鉴赏和记述,留下自己的名字,显示出诗人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信。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清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于个人成就与历史名人的比较,从而彰显个人的文学才华和独到见解。
叶子客长安,孤居久离群。
载贽肯妄投,上书辄报闻。
有时携斗酒,孤上酹隐君。
兴到喜吟诗,粮绝耻卖文。
所交皆将相,不数琐细云。
腹有书传香,厨无燔炙纷。
未逢古伯乐,姑待后子云。
五子更精斲,要和南风薰。
绝塞多为窟,秦时所筑城。
因怜吾马渴,教饮彼泉清。
霜雪卢龙塞,风烟骠骑营。
远从贰师垒,瞥过武安坑。
心警投鞭虏,身先荷杵兵。
宁为伏波死,不作李陵生。
夫子昔居地,流传后代看。
竹藏壁中简,杏落水边坛。
流藻尤蘩盛,依槐免折残。
一时雩舞乐,千古孔林寒。
渔父系舟听,门人舍瑟叹。
世多伐木者,吾道欲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