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逢重五,堂前共举觞。
无端小儿女,争索五丝囊。
五月逢重五,堂前共举觞。
无端小儿女,争索五丝囊。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一个家庭在端午节庆祝的情景。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节日中温馨而略带童趣的场景。
“五月逢重五”,开篇点出时间背景,即端午节在农历五月,而这个五月又恰逢端午,双层的端午节增添了节日的浓厚氛围。“堂前共举觞”,描述了家人在家中欢聚一堂,共同举杯庆祝的温馨画面。这里的“觞”指的是酒杯,体现了节日里人们共享美酒佳肴的欢乐气氛。
接下来,“无端小儿女,争索五丝囊。”则转向对孩子们的描写。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孩子们会佩戴五彩丝线制成的香囊,寓意驱邪避祸。诗中的“无端”二字,似乎带着一丝无奈或戏谑的意味,描绘了孩子们争抢着要佩戴五丝囊的活泼场面。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也流露出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深情关怀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端午节期间家庭团聚的温馨与孩子们的纯真快乐,既体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亲情与传统的深深眷恋。
窈窕新堂好,委蛇夜直还。
遥知欹帽发,正奈捲帘山。
门外客姑去,窗前人对闲。
谁能乌帽底,尘土涴朱颜。
联翩步屧翠微间,回首红尘自鲜欢。
捲地雨添千涧急,拥门云锁两山盘。
绝怜茶笋能留客,仍喜蛙声不在官。
雪白杨梅消息未,重来应至麦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