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苔莓尽日闲,苍藤白石舞烟鬟。
独留明月空相照,不见浮云去复还。
无主野花春色老,窥人苦竹泪痕斑。
故园昨夜还家梦,小妇应占山上山。
风雨苔莓尽日闲,苍藤白石舞烟鬟。
独留明月空相照,不见浮云去复还。
无主野花春色老,窥人苦竹泪痕斑。
故园昨夜还家梦,小妇应占山上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山水画卷。首句“风雨苔莓尽日闲”,以风雨和苔莓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荒凉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接着,“苍藤白石舞烟鬟”一句,通过“苍藤”与“白石”的对比,以及“舞烟鬟”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动态美,同时也隐含着一种生命的流转与永恒的对比。
“独留明月空相照,不见浮云去复还”两句,将视角转向夜晚,明月的孤照与浮云的无常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孤独与寂寞的感慨,也寓意着人生变幻无常,难以把握。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得读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无主野花春色老,窥人苦竹泪痕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野花的凋零与苦竹上的泪痕,既是自然界季节更替的象征,也是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感慨。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最后,“故园昨夜还家梦,小妇应占山上山”两句,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这里不仅有对家园的眷恋,也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期待。整个画面在静谧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细腻而真挚的情感流露。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既有自然之美,又富含人文关怀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时间和情感的独特感悟。
山秋衡霍空,江晚潇湘净。
烟景澹苍屏,芙蓉肃明镜。
澄波木叶下,落日馀霞映。
仰聆幽鸟喧,俯觌文鳞泳。
碧石榜轻舟,苍苔踏微径。
林昏出樵火,寺远来僧磬。
景晏伤旅怀,地幽慊愚性。
迹惭箕颍高,身际唐虞圣。
三秋持使节,万里奉王命。
恩沾雨露深,志仗风霜劲。
敢辞道路遥,况接才华盛。
静夜发商歌,剑光南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