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遍山田不剩林,馀粮栖亩幸逢霖。
不教缇骑轻蹂躏,能忘蒿宫惕照临。
愁以得之慰亦切,难而获者惜犹深。
可知揽辔徐行处,多少思艰图易心。
垦遍山田不剩林,馀粮栖亩幸逢霖。
不教缇骑轻蹂躏,能忘蒿宫惕照临。
愁以得之慰亦切,难而获者惜犹深。
可知揽辔徐行处,多少思艰图易心。
这首诗描绘了对土地开垦与自然恩赐的感慨,以及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刻理解。首句“垦遍山田不剩林”展现了一幅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将山野开垦殆尽,却无余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与挑战。接着“馀粮栖亩幸逢霖”则表达了在辛勤耕耘后,遇到丰沛雨水的庆幸,象征着大自然的馈赠与希望。
“不教缇骑轻蹂躏,能忘蒿宫惕照临”两句,通过对比权力的行使与百姓生活的关联,强调了统治者应谨慎行事,不可轻易侵犯民众的权益,同时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警觉,不忘百姓疾苦。这种对权力的敬畏和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作者的仁政思想。
“愁以得之慰亦切,难而获者惜犹深”则进一步阐述了获得与失去之间的复杂情感。即使在艰难中获得了一些成果,内心的喜悦也是深切的;而对于那些难以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更加珍惜。这反映了人性中对于努力与成就的渴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坚持。
最后,“可知揽辔徐行处,多少思艰图易心”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在治理国家或处理事务时,需要审慎思考,权衡利弊,既要考虑到艰难的决策过程,也要考虑到最终实现目标的不易。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劝诫,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反思,强调了领导者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应有的智慧与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自然与人性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治国之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