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粟寺·其五》
《金粟寺·其五》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客来正及罢参时,诗和寒山共斗奇。

得句拈花题壁观,吃茶烹雨供天池。

法堂钟鼓惺长寂,彼岸津梁礼大慈。

传取昙谟微妙义,东方亦自有流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粟寺内僧侣的生活场景与精神追求,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联“客来正及罢参时,诗和寒山共斗奇”,以“客来”引出场景,点明时间是僧人结束参禅之后,此时的环境与心境都与诗人(或来访者)产生共鸣,仿佛寒山诗中的意境在此刻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两者在精神上相互辉映,共同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得句拈花题壁观,吃茶烹雨供天池”,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日常活动。他们通过创作诗句来表达内心感悟,将之题写于墙壁之上,仿佛是在与自然对话,与宇宙交流。同时,他们在品茶、煮雨的过程中,不仅享受了生活的乐趣,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细致品味。

颈联“法堂钟鼓惺长寂,彼岸津梁礼大慈”,则转向对寺庙内部景象的描述。法堂中钟鼓之声回荡,虽表面寂静,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内心的觉醒。僧人们通过礼拜大慈,不仅表达了对慈悲精神的崇敬,也体现了他们对人生终极关怀的探索与实践。

尾联“传取昙谟微妙义,东方亦自有流支”,最后点明了诗歌的主题与目的。通过传承佛法的微妙义理,不仅是为了自身的精神提升,也是为了将这份智慧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东方这片土地上,也能涌现出更多的修行者与智者,共同推动佛法的弘扬与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粟寺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同时也传递了对智慧、慈悲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游阳山广庆寺

溯流荡浆到阳山,寺在云山缥缈间。

雨洗竹萌穿野岸,风吹榕叶落荒湾。

僧眠白日钟声静,花送青春鸟语闲。

留醉岭南无所恨,不妨蜡屐恣跻攀。

(0)

即事六言七首·其五

游夏一辞不措,非关未究源流。

直至孟轲没后,无人会读春秋。

(0)

李尚书挽词

李氏三吴秀,尚书一代英。

立朝惟直道,守已但纯诚。

报国心虽在,忧时病已成。

人推四兄弟,气压百公卿。

未就养生术,独取强谏名。

伤心旧游地,城郭漫溪声。

(0)

雪·其二

坚坐正宜养病,开门便当幽寻。

一夜雪深一尺,与谁取酒同斟。

(0)

无题二首·其一

德盛不狎侮,玄谈多作俳。

居然少庄语,无乃近齐谐。

恨此达者趣,犹乖壮士怀。

故当先复礼,方得尽梯阶。

(0)

寄人三首·其一

世久无高识,斯人我独知。

子行吾羡子,虽病敢忘诗。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