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
积素光逾密,真花节暗催。
抟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今朝两成咏,翻挟昔人才。
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
积素光逾密,真花节暗催。
抟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今朝两成咏,翻挟昔人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表达。首先,“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两句,通过雪花与早梅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雪似乎为梅朵增添了一份纯洁和神秘。这里的“因依”二字,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倾心和依恋。
接着,“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描述早梅的生长状态,一枝独秀,逐渐展现其花朵的秀丽,而“六出”则指梅花已经开放,但数量不多,与后文“积素光逾密,真花节暗催”的描写相呼应,表明诗人对梅花开放过程的细致观察和欣赏。
中间两句,“积素光逾密,真花节暗催”进一步强调了早梅在春雪中的独特之美。雪花与梅朵交织,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诗意画面。“积素”指的是洁白的雪光,而“逾密”则形容雪花和梅朵交错的浓郁;“真花节暗催”,这里的“真花”特指梅花,而“暗催”则表达了时间流转,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意象。
然而,“抟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两句却带来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悲凉。诗人似乎在感慨自然界的无常,即便是早梅,也可能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凋谢。
接下来的“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则转向了音乐与情感的表达,通过古琴和羌笛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孤寂和哀伤的情绪。诗人可能在借助乐器之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或是对周遭环境的感慨。
最后,“今朝两成咏,翻挟昔人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人雅士的怀念和颂扬。在此,诗人的心境似乎又回到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忆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雪早梅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音乐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历史美的深切感悟和独到的艺术表达。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