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月明处,中流一溯洄。
湖过彭蠡尽,湖到小孤回。
独鹤掠舟过,神鱼听曲来。
不知疏柳岸,长笛为谁哀。
烟水月明处,中流一溯洄。
湖过彭蠡尽,湖到小孤回。
独鹤掠舟过,神鱼听曲来。
不知疏柳岸,长笛为谁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泛舟至小孤山下的宁静与神秘景象。首句“烟水月明处”,以烟雾缭绕的水面和明亮的月光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接着,“中流一溯洄”则暗示了诗人独自在水流中逆流而上,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探索未知。
“湖过彭蠡尽,湖到小孤回”两句,通过描述湖水经过彭蠡(古代湖泊名)直至抵达小孤山的旅程,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变化。这里的“回”字不仅指地理上的转向,也暗含着情感上的转折,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不同寻常的体验。
“独鹤掠舟过,神鱼听曲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只孤独的鹤从舟旁掠过,似乎在与诗人进行无声的交流;而深水中的鱼儿仿佛被诗人的琴曲所吸引,前来聆听。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想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最后,“不知疏柳岸,长笛为谁哀”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思考与感慨。在稀疏的柳树岸边,悠扬的长笛声似乎在为某个人或某种情感哀悼,但具体为何,却留给读者无限遐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
正春晴,又春冷,云低欲落。
琼苞未剖,早是东风作恶。
旋安排、一双银蒜镇罗幕。幽壑。
水生漪,皱嫩绿、潜鳞初跃。
愔愔门巷,桃树红才约略。
知甚时,霁华烘破青青萼。忆昨。
□□□□,引蝶花边,近来重见,身学垂杨瘦削。
问小翠眉山,为谁攒却。
斜阳院宇,任蛛丝罥遍,玉筝弦索。
户外惟闻,放剪刀声,深在妆阁。
料想裁缝,白苎春衫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