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谬求疵厌老成,可堪削籍到门生。
卖文作活宁贪禄,以谥为忧尚爱名。
显祸不婴杨伯起,成功终赖狄怀英。
文襄被荐权珰毙,底用纷纷召外兵。
摘谬求疵厌老成,可堪削籍到门生。
卖文作活宁贪禄,以谥为忧尚爱名。
显祸不婴杨伯起,成功终赖狄怀英。
文襄被荐权珰毙,底用纷纷召外兵。
此诗通过对比与讽刺的手法,展现了对李文正东阳的评价。首句“摘谬求疵厌老成”,表达了对李文正东阳在处理问题时过于苛求细节,而忽视了整体大局的看法。接着,“可堪削籍到门生”一句,可能暗指李文正东阳在某些决策上的失误,导致自己被削去官职,影响到了他的学生。
“卖文作活宁贪禄,以谥为忧尚爱名”两句,揭示了李文正东阳在追求名声和利益上的态度。他愿意通过出售文章来谋生,甚至可能为了名声而不惜贪取俸禄,显示出他对名声的极度渴望。
“显祸不婴杨伯起,成功终赖狄怀英”则通过对比,赞扬了杨伯起和狄怀英的智慧与成就,暗示李文正东阳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杨伯起和狄怀英分别代表了智慧与成功的典范,而李文正东阳未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文襄被荐权珰毙,底用纷纷召外兵”最后两句,可能是在批评李文正东阳在推荐文襄时的决策失误,导致权珰(宦官)的死亡,进而引发了外兵的纷扰。这反映了李文正东阳在政治决策上的失策,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李文正东阳的多方面评价,既体现了作者对其在学术、名声、政治决策等方面的赞赏与肯定,也对其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批评与反思。
慧林未试击虎术,已觉堂前草狼藉。
更说全提与半提,大空小空皆辟易。
壁立万仞二十年,不与诸方较目前。
愿从伏波老禅将,相与掎角摧其坚。
龙门馀波靡不至,矻然中流一人耳。
事难方见丈夫心,委地宏纲看振起。
十载区区探海藏,怀藏如意来寻访。
直造凌霄峰顶上。逢大匠,一锤击碎真佳赏。
活计从兹俱扫荡,等闲平地滔天浪。
万里风云都一桨。尤宏放,折冲佛祖休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