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伤李端》
《伤李端》全文
唐 / 卫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才子浮生促,泉台此路赊。

官卑杨执戟,年少贾长沙。

人去门栖鵩,灾成酒误蛇。

唯馀封禅草,留在茂陵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gduān
táng / wèixiàng

cáishēngquántáishē
guānbēiyángzhíniánshǎojiǎchángshā

rénménzāichéngjiǔshé
wéifēngcháncǎoliúzàimàolíngjiā

注释
才子:指有才华的人。
浮生:短暂或漂泊无定的人生。
泉台:指阴间,黄泉之路。
赊:远。
官卑:官职低微。
杨执戟:典故,指杨雄,西汉文学家,曾为执戟郎,比喻官职小。
年少:年轻的时候。
贾长沙:指贾谊,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曾被贬至长沙。
人去:人去世后。
门栖鵩:鵩鸟栖息在家门,鵩鸟在古文中常象征不祥。
灾成:灾难形成或发生。
酒误蛇:源自典故,比喻因误解而产生的祸端,如杯弓蛇影。
唯馀:只剩下。
封禅草:起草的关于封禅大典的文章,封禅指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茂陵家:指汉武帝的陵墓所在地,这里代指已故之人的家。
翻译
才华横溢者生命短暂,黄泉之路感觉如此遥远。
官职卑微如杨执戟,少年时光如同贾谊贬谪长沙。
人逝去后门户冷落,灾难源于误解如杯中之蛇。
只剩封禅的文章草稿,留在茂陵的家中尘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卫象的《伤李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端早逝的哀悼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描绘出李端英年早逝的悲剧。

首句“才子浮生促”,以“才子”指代李端,表明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浮生促”则形象地说明了他的生命如同飘渺的浮云,短暂而又急遽。紧接着“泉台此路赊”一句,则描绘出朋友相聚的场景,泉水边的小路因为常见友人的脚步而显得有些曲折和漫长。

第三、四句“官卑杨执戟,年少贾长沙”,通过对历史人物杨修和贾谊的点化,表达了李端虽然年轻才华横溢,但最终未能有所作为便早逝的遗憾。杨修是西汉末年的文学家,以才智闻名,却因官职低微而不得志;贾谊则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年轻时即显现出卓越的才华,但也因早逝未能施展。

下两句“人去门栖鵩,灾成酒误蛇”,形象地描绘了李端离世后的凄凉景象。这里的“鵩”是一种鸟类,根据古籍记载,它们会在空房中栖息,寓意着家园的荒废;而“灾成酒误蛇”则是说人们因为悲痛而酗酒,却不小心惊扰了藏于酒器中的蛇,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无常与哀伤。

末句“唯馀封禅草,留在茂陵家”,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这里的“馀封”指的是剩余的书信或遗物,“禅草”则是李端生前所种植的草木,而这些都已成为他生命存在过的唯一证明,留在茂陵的家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亡友才华与命运的回忆,以及对逝去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李端早逝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卫象
朝代:唐

卫象,唐诗人。贞元初任长林令。后佐荆南幕,检校侍御史。与李端、司空曙友善。《全唐诗》存其诗二首。生平事迹见《元和姓纂》卷八、《酉阳杂俎》卷一二、《唐诗纪事》卷四三。
猜你喜欢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生先

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
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
大圭虽不假雕瑑,但未磨礲出圭角。
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
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
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屏却。
夜归独坐南窗下,寒烛青荧如熠爚。
病眸昏浊乍开缄,灿若月星明错落。
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千年佛老贼中国,祸福依凭群党恶。
拔根掘窟期必尽,有勇无前力何荦。
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独词坚由志确。
朝廷清明天子圣,阳德汇进群阴剥。
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
予惭职谏未能荐,有酒且慰先生酌。

(0)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二温成皇后合四首

密叶花成子,新巢燕引雏。
君心多感旧,谁献辟兵符。

(0)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九夫人合五首

凉生玉宇来风细,日永金徒报漏稀。
皎洁冰壶清水殿,三千争捧赭黄衣。

(0)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

仙盘冷泛银河露,纨扇香摇绿蕙风。
禁掖自应无暑气,瑶台金阙水精宫。

(0)

和原父扬州六题·昆丘台}

访古高台半已倾,春郊谁从彩旗行。
喜闻车马人同乐,惯听笙歌鸟不惊。

(0)

和原父扬州六题·蒙谷}

一径崎岖入谷中,翠条红刺罥春丛。
花深时有人相应,竹密初疑路不通。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