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生高冈,云气涵空清。
南枝挂孤月,上有苍鸾鸣。
大匠挥玉斧,浑然合天成。
置之白玉堂,被之弦歌声。
一弹松风来,再鼓溪月明。
子期人已往,青山为谁情?
梧桐生高冈,云气涵空清。
南枝挂孤月,上有苍鸾鸣。
大匠挥玉斧,浑然合天成。
置之白玉堂,被之弦歌声。
一弹松风来,再鼓溪月明。
子期人已往,青山为谁情?
这首诗以梧桐为引线,描绘了一幅清幽高远的画面。开篇“梧桐生高冈,云气涵空清”以梧桐生长于高山之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云气笼罩着天空,更添几分神秘与宁静。接着“南枝挂孤月,上有苍鸾鸣”,通过月光下孤枝与苍鸾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隐含了孤独与自由的主题。
“大匠挥玉斧,浑然合天成”一句,将诗人对技艺与自然融合的赞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仿佛工匠挥舞的玉斧,不仅雕琢出了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与天地间万物相和谐,达到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统一。随后,“置之白玉堂,被之弦歌声”则将这艺术品置于高雅之地,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最后,“一弹松风来,再鼓溪月明”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意境,仿佛音乐能唤起山间的松风,照亮溪边的月色,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而“子期人已往,青山为谁情?”则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友情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在艺术美之外,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妇病不能进,儿啼不肯行。
苍茫荒野外,北风鼓鼙声。
老幼夜中逃,失路入榛荆。
月出天欲曙,山头烽火明。
邓卒一战溃,敌势遂纵横。
昨朝使帖下,主将亦还营。
嗷嗷二十载,何时见升平。
我生值世乱,世乱难为生。
梁山宫高高切云,秦家箫鼓空中闻。
宫殿作云王作龙,何人敢谒滈池君。
珠围翠绕穷天下,道上行人衣半赭。
不觉生灵血液枯,化为宫上鸳鸯瓦。
朝卢生,莫侯生,师事二人学羡门。
焉知以政藏其身,神仙亦死何曾神。
空能诈取六孱国,不识卢生真閒客。
种成间隙卢生去,尚令道士作鬼语。
祖龙竟堕此机中,以璧见欺犹未悟。
鱼腥引得扛鼎来,梁山火灭汉旗开。
何如后世丹青手,一夫不役千楼台。
梁山之图却传世,梁山之宫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