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
昨夜蒲萄初上架,今朝杨柳半垂堤。
片片仙云来渡水,双双燕子共衔泥。
请语东风催后骑,并将歌舞向前溪。
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
昨夜蒲萄初上架,今朝杨柳半垂堤。
片片仙云来渡水,双双燕子共衔泥。
请语东风催后骑,并将歌舞向前溪。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开篇“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两句,以花源药屿和凤城西为背景,设定了一个幽静而美丽的环境。翠幕和纱窗营造了一种深闺幽梦之感,而莺鸟的啼鸣则增加了春意盎然的氛围。
接着,“昨夜蒲萄初上架,今朝杨柳半垂堤”两句,通过对比昨日和今日的景象,表现出春天植物生长的迅速。蒲萄初上架,杨柳半垂堤,都显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片片仙云来渡水,双双燕子共衔泥”两句,则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仙云轻盈,如同仙气一般;而燕子的活泼,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生命力之强。
最后,“请语东风催后骑, 并将歌舞向前溪”两句,则是对自然力的呼唤和艺术表达的渴望。诗人希望借助东风的力量,驱策后来的行者;而自己则要将歌舞推向更远的溪谷之中,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艺术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欣赏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以及追求超脱世俗束缚的情怀。
淡齑薄粥歠两钟,粗疏恶布著两重。
大开摩醯顶门眼,莫作师子身中虫。
石头未必能真吼,临济只是栽松手。
焚其禅版增其光,受其鈯斧彰其丑。
梦石击节东山歌,亘天烈焰横清波。
小僧再拜问如何,三十山藤未是多。
渊明非达士,乞食拙言词。
谁知我辈人,佳处正在兹。
所化果何物,持来复是谁。
山前小麦熟,行矣今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