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跋临川梁译居士孝德记二首·其一》
《跋临川梁译居士孝德记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雪里星奔避乱兵,母先子后赴寒冰。

祗知判得身俱死,不料还同母再生。

(0)
注释
雪里:在下雪的时候。
星奔:像星星一样疾驰。
避乱兵:躲避战乱中的军队。
母先子后:母亲走在前面,儿子跟在后面。
赴寒冰:踏过寒冷的冰面。
祗知:只知。
判得:预料、认为。
身俱死:身体一起死亡。
不料:未曾料到。
同母再生:像母子再次出生。
翻译
在纷飞的雪花中,逃难的人们躲避战乱的士兵,母亲走在前面,儿子紧跟其后,踏过冰冷的河面。
他们只知道可能会一同丧命,却未曾料到母子俩会在这次困境中奇迹般地重生。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战乱时期家庭悲剧的诗句。诗人通过对雪中奔逃的景象和家人的遭遇进行描述,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痛苦与死亡的深刻哀伤。

"雪里星奔避乱兵"一句,以“雪里”为背景,描绘出战乱中的逃亡场景。"星奔"形容逃跑的人群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纷纷扬扬,急遽而过。"避乱兵"则明确指出了他们逃离的原因是为了躲避战争的灾难。

"母先子后赴寒冰"一句,则具体描写了家人在逃亡过程中的境遇。"母先"和"子后"表达了一种顺序,即母亲带领着孩子逃跑,显示出一种深厚的亲情。"赴寒冰"则不仅形容环境之冷,更暗示着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与危险。

接下来的两句“祗知判得身俱死,不料还同母再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成员可能一同死亡的预感,而最后却意外地和母亲一起幸存下来。"祗知"表明一种确定性的认识,"判得身俱死"是对死亡的预期。而“不料还同母再生”则是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即在经历了生死边缘的考验后,还能与母亲一起活下来。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雪和寒冰这样的自然元素,传达了一种冷峻而又充满人性的景象。它不仅表现了战争对家庭造成的深重创伤,也映射出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对于生命继续的渴望与庆幸。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鲜明的画面,展现了宋代文学的丰富情感和高超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闻诸公先分题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字合为十章四句·其四

利术析秋毫,心计游无垠。

亦有甘棠荫,蔽芾如旧春。

(0)

周橦兄弟得解寄王教授察推

今秋乡里荐贤书,年少周郎智有馀。

全得凤毛增意气,正联鸿翼上空虚。

汝南月旦评无愧,诸老先生谢不如。

衰白惭居丈人行,长风犹欲助吹嘘。

(0)

寄人

子云投阁为奇字,君山杀身非谶书。

埋狱谁能知匣剑,焚城何意祸池鱼。

赐玦应知谢冠佩,杖藜自尔就田庐。

丈夫盖棺事乃已,白发勿羞樵与渔。

(0)

寄范佑之

徽宗随武后,相与亦通家。

望气如丰剑,闻名省渥洼。

将门严棨戟,王略尽流沙。

好取封侯印,谁能读五车。

(0)

诗一首

本是昌家,又为非类。但有雄声,唯闻艾气。

(0)

杂诗三首·其一

大梁公子乐邯郸,爱士能从市井间。

虽诧平原倾食客,鲁连犹蹈海滨还。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