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釜黄封下日边,两朝恩数故应全。
庭中赐马桓荣老,席上挥金疏傅贤。
飞挽尚怜司计日,参苓曾给住山年。
荀陈宾从何由托,长望关门紫气前。
翠釜黄封下日边,两朝恩数故应全。
庭中赐马桓荣老,席上挥金疏傅贤。
飞挽尚怜司计日,参苓曾给住山年。
荀陈宾从何由托,长望关门紫气前。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寄寿大司徒石渚马公时有存问之典(其二)》以典雅的笔触表达了对马公的敬仰和祝福。首句“翠釜黄封下日边”描绘了马公地位显赫,受到朝廷的尊崇,犹如日边的明珠。次句“两朝恩数故应全”强调了他在两朝皇帝的恩宠中得以保全,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受信任。
第三句“庭中赐马桓荣老”引用桓荣的故事,暗示马公的德高望重,如同桓荣般备受尊敬。第四句“席上挥金疏傅贤”则以疏傅的慷慨比喻马公的豪爽与贤能。第五句“飞挽尚怜司计日”表达了对马公操持政务的赞赏,即使忙碌也充满爱心。
第六句“参苓曾给住山年”提及马公可能有过隐居生活,享受过山林岁月,这更增添了他淡泊名利的形象。最后一句“荀陈宾从何由托,长望关门紫气前”借用荀陈的典故,表达对马公未来仕途如日中天,紫气东来的美好期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马公的深深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马公的高尚品质和显赫地位,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祝福之情。
书生稽古力,词苑久虚名。
聊远三台逼,非贪一佛荣。
乃身自本末,岂果有亏成。
不尽明时报,归来颂太平。
盛服黎明起,瞻天咫尺东。
舒迟寅出日,清淑艮来风。
阴尽恰亭午,景长疑再中。
初元调玉烛,勉勉圣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