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棚中犬骨收,仰眠对语小詹头。
少将故事留诗活,不为儿孙骨相谋。
阿母棚中犬骨收,仰眠对语小詹头。
少将故事留诗活,不为儿孙骨相谋。
这首诗《偶题(其二)》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家庭与亲情的深刻理解。
首句“阿母棚中犬骨收”,以“阿母”这一称呼开篇,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随后点明场景——棚中,以及细节——犬骨的收集。这不仅勾勒出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段,也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犬骨的收集,或许象征着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珍惜,或是对生命终结的平静接受。
次句“仰眠对语小詹头”,画面感更强,描绘了一幅家庭成员间和谐相处的温馨场景。两个“对”字,既指空间上的相对,也暗含情感上的呼应,展现出家庭成员间的亲密无间。小詹头的加入,使画面更加生动,增加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关系的层次。
后两句“少将故事留诗活,不为儿孙骨相谋”,则从更深层次探讨了家庭与传承的主题。前一句“少将故事留诗活”表达了通过讲述家族故事来传承文化与价值观的意愿,强调了口头传统与文学艺术在家族记忆中的重要性。后一句“不为儿孙骨相谋”,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指出真正的传承不应局限于物质或外在的条件,而是精神层面的延续与影响,即通过言传身教,让子孙后代能够继承家族的精神财富,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成功或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小片段,巧妙地融入了对家庭、传承、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