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八》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八》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造物虽茫茫,至人自嚣嚣。

虽稽具瞻意,欲全千仞高。

富贵一敝屣,功名两鸿毛。

独知退为乐,可怜夸者劳。

(0)
注释
造物:世间万物。
虽:尽管。
嚣嚣:心境平静。
稽:审视,期待。
具瞻:众人瞩目。
全:追求完整。
千仞:极高境界。
敝屣:破旧草鞋,比喻不值一提的事物。
鸿毛:轻盈的羽毛,比喻微不足道。
退:退隐。
夸者:夸耀者。
劳:劳碌,徒劳。
翻译
世间万物广阔无垠,超凡入圣者心境平静。
尽管备受众人的期待和瞩目,他们追求的却是极高境界的完整。
视富贵如破旧草鞋,功名利禄如同轻盈羽毛。
他们深知退隐的乐趣,而夸耀者却徒劳无功。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的古诗。开篇“造物虽茫茫,至人自嚣嚣”表达了一种观点,即自然界虽然广大无边,但真正能与之相通的是那些有远见和智慧的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接下来“虽稽具瞻意,欲全千仞高”则描绘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的态度,尽管可以细数万物,却仍渴望追求更高远的精神境界。

而在对待富贵功名的态度上,“富贵一敝屣,功名两鸿毛”则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诗人将世间的荣华富贵比喻为脚上的一双破鞋,功名则如同轻飘的鸿毛,这种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展示了诗人对俗世成就的看破与超越。

最后,“独知退为乐,可怜夸者劳”更是全诗思想的精髓所在。诗人认为,真正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人,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知道如何退出竞争场合,从而获得真实的快乐。而对于那些只会夸耀自己功绩和地位的人,他们往往不知疲倦地劳作,却又可悲地迷失了生活的本真意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物质世界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漪澜堂

堂坐漪澜澜未漪,澄观恰得会心资。

气机理趣无多子,好是端倪蕴酿时。

(0)

题王俭撰褚渊碑文

资父以事君,本天经地义。

彦回以孝称,胡甘二姓事。

可怜石头城,口碑有公议。

仲宝树绰楔,乃复腾文字。

光辅五君同,寅亮二代逮。

将为直笔书,抑为同恶济。

昭明但选文,取裁失节制。

(0)

细雨

如丝细雨织空稠,实颖欣知麦有秋。

喜近宁能独忘远,一时悬念到瀛洲。

(0)

桃花寺行宫作·其二

桃花寺侧花朝度,却值山桃尚未开。

识得仙源真趣者,不孤春色是今来。

(0)

凤凰墩放舟自长河进宫之作

凤凰墩上凤凰楼,已似停舟此放舟。

四面波光动襟袖,三山烟霭护壶洲。

满川绿芷漪纹细,隔岸青麰露气浮。

便是不饥真大药,底从期羡鼎中求。

(0)

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其二十六云帆月舫

舟阁傍烟湖,浮居有若无。

波流帆不动,涨落棹如孤。

牖幔披云揭,楼栏共月扶。

水原资地载,所见未云殊。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