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触追奔竞一豪,市朝酣战万灵鼍。
斋房只在秋山外,吟卷自随明月多。
问字人须烦谢绝,敲门僧亦莫谁何。
竹宫曾见神君否,且乞天瓢为挽河。
蛮触追奔竞一豪,市朝酣战万灵鼍。
斋房只在秋山外,吟卷自随明月多。
问字人须烦谢绝,敲门僧亦莫谁何。
竹宫曾见神君否,且乞天瓢为挽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牟监簿斋宫》。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美景感受的诗句。
"蛮触追奔竞一豪,市朝酣战万灵鼍。"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激烈的战争场面,通过“蛮触”、“追奔竞”等动词,展现了战事的紧张与混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纷争生活的不满和逃避之情。
"斋房只在秋山外,吟卷自随明月多。"
这两句则转换了语境,将视角引向诗人隐居的斋房。"秋山"给人以静谧肃穆之感,而“明月”则象征着清辉与宁静。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诵诗卷,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平和。
"问字人须烦谢绝,敲门僧亦莫谁何。"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干扰的排斥与不耐。"问字人"可能是指来访者,而"敲门僧"则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即使是友好之人的到来,也被视为一种打扰。
"竹宫曾见神君否,且乞天瓢为挽河。"
最后两句则充满了神秘色彩和仙境想象。“竹宫”、“神君”等词汇让人联想到道教的修炼之地或仙界,而“天瓢”和“挽河”则可能是指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或者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隐居、世俗与自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寄托于自然之中的情感。
把酒为君寿。论世间、高名曼福,似君稀有。
但使雍容平进取,黑发便跻台斗。
况才力、渊涵地负。
默数吾乡谁健者,定琼琚、玉佩追欧九。
曾小试,掞天手。周南留滞今非久。
却回头、天吴罔象,涛飞山走。
指点齐州烟点外,朱鸟回吟霜咮。
震大地、洪钟一吼。
唤醒市朝红紫梦,看东方、耿耿苍龙宿。
天莫醉,赐鹑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