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走南奔今日苦,东涂西抺少年曾。
何妨过此共明月,勿谓乱来无好灯。
天上鳌山空入梦,城中竹叶谩为棚。
九城风景虽寥落,颇觉承平气象增。
北走南奔今日苦,东涂西抺少年曾。
何妨过此共明月,勿谓乱来无好灯。
天上鳌山空入梦,城中竹叶谩为棚。
九城风景虽寥落,颇觉承平气象增。
这首元代诗人刘鹗的《元宵,奉邀使客张鹏飞照磨过官署小酌》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和平景象的向往。首句“北走南奔今日苦”表达了流离失所的艰辛,而“东涂西抺少年曾”则回忆起往昔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诗人邀请朋友共赏元宵佳节的明月,以“何妨过此共明月,勿谓乱来无好灯”寄托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暗示即使在动荡中,仍有美好的事物值得珍惜。
“天上鳌山空入梦”暗指昔日繁华如梦,现实中的简陋如“城中竹叶谩为棚”,对比强烈。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哀叹之中,反而认为即使在“九城风景虽寥落”的境况下,依然能感受到一丝承平时期的气象,这体现了他的坚韧与乐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元宵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战乱中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的美好期盼,寓含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接云千丈层崖,古来此地风烟好。
青山得意,十分浓秀,都将倾倒。
可恨孤峰,几回空见,松筠枯槁。
自都门送别,膏车秣马,谁更问,盘中道。
我爱陂塘南畔,小川平、横冈回抱。
野麋山鹿,平生心在,长林丰草。
婢织奴耕,岁时供我,酒船花灶。
把人间万事,从头放下,只山中老。
素丸何处飞来,照人只是承平旧。
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搔首。
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
料婆娑桂树,多应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爱竹西歌吹,爱空山、玉壶清昼。
寻常梦里,膏车盘谷,拿舟枋口。
不负人生,古来惟有,中秋重九。
愿年年此夕,团栾儿女,醉山中酒。
道法弥高,教门洪大,东西南北无边。
阐开玄径,剔正路无偏。
行步逍遥坦荡,尘情事、不许萦牵。
明三觉,精神气涌,清净递相传。
自然成造化,木金间隔,水火潺湲。
定虎龙交媾,婴姹牢坚。
结正金丹大药,银霞内、灿烂光圆。
飞腾势,往来出入,逗引大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