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晚山青。又泛扁舟过洞庭。
月下一声吹铁笛,凄清。祇恐鱼龙不惯听。
红烛夜冥冥。静写秋光入画屏。
寄语幽兰兼白芷,芳馨。可解骚人万古情。
云散晚山青。又泛扁舟过洞庭。
月下一声吹铁笛,凄清。祇恐鱼龙不惯听。
红烛夜冥冥。静写秋光入画屏。
寄语幽兰兼白芷,芳馨。可解骚人万古情。
这首清代文廷式的《南乡子·题易硕甫洞庭眺月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云散晚山青",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傍晚时分,云雾散去,山色显得格外清新。接着"又泛扁舟过洞庭",诗人乘船游历洞庭湖,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月下一声吹铁笛",描绘了月夜中悠扬的笛声,凄清而动人,似乎在暗示着湖中的鱼龙也为之动容,但又担心它们不习惯这样的音乐。这一句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力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微妙暗示。
"红烛夜冥冥",画面转至室内,红烛燃烧,照亮了寂静的夜晚,也照亮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他静静地将秋光描摹在画屏上,仿佛想通过这幅画传达无尽的情感。
最后两句"寄语幽兰兼白芷,芳馨。可解骚人万古情",诗人借幽兰和白芷的香气,寓意高洁的品格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出他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以及希望通过这些自然之物来寄托和慰藉自己及后世骚人的千古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寓言寄志,展现了文廷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