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书未报,旅思且盘桓。
天意高谁问,人情巧自看。
味兼甘苦尽,色并笑啼难。
耿耿孤臣志,惟馀一寸丹。
上书书未报,旅思且盘桓。
天意高谁问,人情巧自看。
味兼甘苦尽,色并笑啼难。
耿耿孤臣志,惟馀一寸丹。
这首诗名为《上书》,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上书未得回复后的复杂心情和对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句“上书书未报”,点明了诗人的行动——向朝廷呈递奏章,却未得到回应。这既是对现实境遇的直接描述,也暗含了对官场沉浮、政治不公的感慨。
“旅思且盘桓”一句,描绘了诗人因上书无果而产生的游子般的思绪,徘徊不定,内心充满了迷茫与不安。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知识分子面对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普遍心境。
“天意高谁问,人情巧自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感叹天道深不可测,难以揣摩,而人间的机巧却能洞察一切。这种对比,既是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味兼甘苦尽,色并笑啼难。”这两句通过味觉和视觉的双重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及情感的喜怒哀乐。诗人在这里强调了生活的多面性,以及在不同情境下人们情绪的复杂变化。
“耿耿孤臣志,惟馀一寸丹。”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坚守着忠诚与正直的决心,如同一颗赤诚的心,坚定不移。这不仅是对自己品格的坚持,也是对理想与信念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诗人面对政治不公和个人挫折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命运、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西风挽不来,残暑推不去。
出门厌靴帽,税驾喜巾屦。
道山邻日月,清樾深牖户。
同舍多望郎,閒官无窘步。
少监岩壑姿,宿昔廊庙具。
行趋补衮职,黼黻我王度。
归休饮热客,觞豆愆调护。
浩然养灵根,勿药有神助。
寄声旧僚属,训诂及匕箸。
尚怜费谏纸,玉唾洒新句。
北焙碾玄璧,谷帘煮甘露。
何时临书几,剥芡谈至暮。
追随城西园,残暑欲退席。
夜凉雨新休,城谯挂苍璧。
佳人携手嬉,调笑忘日夕。
刘侯本将家,今为读书客。
诗名二十年,风雅自推激。
牛铎调黄钟,薪馀合琴瑟。
食无千户封,句有万人敌。
颇类邺侯家,连墙架书册。
残编汲县冢,半隶鸿都壁。
渠成亦秦利,愿公多购获。
竟须卜比邻,劳苦相饮食。
身有小丑女,已自喜翰墨。
要传未见书,遮眼差有益。
人生但安乐,券外岂吾力。
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
公今百寮底,雪发不胜帻。
爱公欲湔拂,顾我已头白。
雁雁随春风,过乡县。烟雨昏,行不乱。
同安乐,共忧患。云重重,不相见。日昳晡,下平湖。
十十五五依黄芦,得粒不啄鸣相呼。
新妇见雁怀征夫,上堂曳袑裾,四拜启阿姑。
人言雁寄书,审能寄书无。
阿姑语新妇,古来无此事,今安得此语。
新妇祝雁好自去,勿学水中恋涔鱼。
寄汝尺素上有书,塞北春寒用当襦。
寄书与阿谁,我家苏校尉,海上牧羊儿。
为言妾能事君母,勿负汉恩作降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