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湖山路,天教脱絷羁。
蝉声入古寺,马影度荒陂。
樵唱时倾耳,僧谈亦解颐。
偏门灯火闹,不敢恨归迟。
萧散湖山路,天教脱絷羁。
蝉声入古寺,马影度荒陂。
樵唱时倾耳,僧谈亦解颐。
偏门灯火闹,不敢恨归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湖边山路的闲适与自由之感。"萧散"二字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连大自然都允许他暂时摆脱尘世的束缚。"天教脱絷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解脱的庆幸和对自然的亲近。接着,诗人通过"蝉声入古寺"和"马影度荒陂"的细节,展现了山中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蝉鸣与马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
"樵唱时倾耳"写诗人专注聆听山民的歌声,表现出他对民间生活的兴趣和欣赏,"僧谈亦解颐"则暗示他在与僧侣交谈中也能找到乐趣,感受到内心的愉悦。最后,"偏门灯火闹"以热闹的偏门灯火反衬出山中的静谧,诗人"不敢恨归迟"表达了他对这趟旅程的留恋和对时间流逝的微妙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游山过程中的心境变化,既有对自由的向往,又有对生活情趣的品味,流露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
世间杰栋俯飞翰,帘旌不动天风寒。
但得一身自安逸,谁思寒士三万间。
东林天下推第一,净几明窗万禅客。
主人幽栖仅一枝,便觉宽容无迫窄。
一身六尺何足患,蠢动当知俱欲安。
谁识曹溪一滴许,能令法雨遍尘寰。
地僻无宾侣,柴门昼始开。
溪山寒叶落,江国故人来。
话旧惊霜鬓,论诗滞酒杯。
相留喜同宿,不寐曙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