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写神镜塘上人归京口》
《赠写神镜塘上人归京口》全文
元 / 贡师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鹤翎风动碧天凉,宝月新凝百鍊霜。

水面散成千种影,波心元只一轮光。

玉簪道士来空室,金粟维摩现十方。

此去要观真法相,却收画本过维扬。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贡师泰的《赠写神镜塘上人归京口》以鹤翎、宝月、水面、波心、玉簪、金粟等自然意象为载体,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中通过“鹤翎风动碧天凉”开篇,以鹤羽在微风中轻摆,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接着,“宝月新凝百鍊霜”一句,将月亮比作经过百炼而成的霜,既突出了月色的皎洁,也隐喻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水面散成千种影,波心元只一轮光”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水面映照出的千变万化的倒影,另一方面强调了波心始终保持着一轮明光,象征着真理或本源的恒定不变。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深化了诗的主题,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并坚守内心的纯净与真实。

“玉簪道士来空室,金粟维摩现十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玉簪道士象征着修行者,空室则暗示了修行的环境,强调了内心的修炼和超越物质世界的追求。金粟维摩现十方,则借用佛教中的典故,表达了修行者能够洞察宇宙万物,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宽广。

最后,“此去要观真法相,却收画本过维扬”两句,点明了诗人的愿望——不仅要观察到真实的法相(即真理或本质),还要将这份领悟转化为行动,通过创作(此处的“画本”可能指艺术作品或其他形式的记录)来传播和分享给更多的人,最终到达维扬(地名,此处可能象征着更广阔的精神领域或理想之地)。这不仅是对上人的祝福,也是诗人对自己以及所有追求真理之人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对真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向往。

作者介绍

贡师泰
朝代:元   字:泰甫   号:玩斋   籍贯:元宁国府宣城   生辰:1298—1362

(1298—1362)元宁国府宣城人,字泰甫,号玩斋。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
猜你喜欢

书尚书古文孔传后

鲁恭王坏孔子宅,丝竹之音出四壁。

中有古文维《尚书》,安国得之如拱璧。

奏朝拟请立学官,巫蛊事起遂中格。

公孙嗣位耽名律,博陆不学遗经籍。

升平尚亡三箧书,况值渐台兵火迫。

张霸伪篇纷然淆,七纬书尤声赫赩。

白水真人亦好谶,明章后始垂典册。

马郑大儒皆读纬,谁从孔壁探旧策。

高密未观真古文,遇所引书皆注逸。

典宝鸠方赝鼎陈,汩作九共争指摘。

何人私获安国书,匹夫怀璧深藏匿。

永嘉之乱戎车逼,浮江遂逐五马迹。

斯文天道呵护深,先圣神灵永珍锡。

至宝谁呈喜璧全,豫章内史梅名赜。

黑白辨矣定一尊,《释文》《正义》确不易。

六朝以来无间然,千余年人心帖怿。

刘氏知几著《史通》,亦为古文并赤帜。

帝王之道本于心,中多二帝派传嫡。

岂惟渊云梦未窥,董贾犹为户外客。

何物小儒作疏证,邪辞欲夺谈经席。

毛氏亦好诋前贤,《仪礼》妄思辞而辟。

说《诗》斥《序》考亭功,毛力攻朱如劲敌。

独为此书树屏藩,十目罗罗应纪绩。

(0)

读张杨园先生补农书作·其一

学者急治生,岂为忧不足。

衣食无所求,乃得立边幅。

入世重廉耻,务本贵菽粟。

养心亦养身,保身如保玉。

玉碎难再完,身失焉能赎。

桑田有典型,种爇若先觉。

杨园非农家,排纂到耕牧。

殆恐士习移,欲将古风复。

带经本可锄,《汉书》挂牛角。

从来英雄人,大半兼耕读。

(0)

雨中迟人不至

春雨止还落,故人迟未来。

可怜花落尽,不共一尊开。

(0)

斜月明深池,流萤下高树。

独夜澹无言,幽花滴香露。

(0)

送从弟东毓南归

一梦天涯乳燕飞,粥鱼茶板静相依。

春官三策真投闇,潞水千帆恰羡归。

负郭有田高卧稳,出门多病寄书稀。

南风吹得家山绿,双泪因君湿到衣。

(0)

春雨晚晴

好雨初过后,林泉景最赊。

绿添沿岸柳,红放隔墙花。

深树时闻鸟,方塘未断蛙。

杖藜频徙倚,山外夕阳斜。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