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水暖蒲牙吐,健笔何人赋鹦鹉。
江山不解壮登临,徒使行人悲往古。
书生才气锐于锋,曹黄三子那能容。
君不见南阳人龙正高卧,三顾起来续炎祚。
芳洲水暖蒲牙吐,健笔何人赋鹦鹉。
江山不解壮登临,徒使行人悲往古。
书生才气锐于锋,曹黄三子那能容。
君不见南阳人龙正高卧,三顾起来续炎祚。
这首诗《鹦鹉洲》由明代诗人倪敬所作,通过对鹦鹉洲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才的感慨。
首句“芳洲水暖蒲牙吐”,以春天的景象开篇,描绘了鹦鹉洲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水温渐暖,蒲草新芽破土而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接下来,“健笔何人赋鹦鹉”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鹦鹉洲的历史与文化,表达了对能够以文笔描绘此地美景之人的期待与敬仰。
“江山不解壮登临,徒使行人悲往古。”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对历史的感慨。诗人认为江山不会理解人们在登高远望时的壮志豪情,反而让过客们因回忆往昔而感到悲伤。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也流露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书生才气锐于锋,曹黄三子那能容。”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书生,表达了自己才华横溢,锐意进取,但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认为像曹操、黄忠这样的英雄人物也无法容纳自己的才华。
最后,“君不见南阳人龙正高卧,三顾起来续炎祚。”诗人引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虽如南阳隐士般默默无闻,但期待着有识之士的赏识与重用,希望能够为国家效力,延续盛世的辉煌。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与期待。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
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
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