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祚中微,刑臣执其柄。
贤良褒然来,一策骇群听。
事机戒不密,昌言毋乃病。
吾职非近臣,陈义固当正。
为时吐忠愤,誓不顾躯命。
同游虽厚颜,得失非所竞。
滔滔徇曲学,胡不愧元圣。
□□辟祠宗,名教系邦政。
居庸峭摩天,过者竦深敬。
李唐祚中微,刑臣执其柄。
贤良褒然来,一策骇群听。
事机戒不密,昌言毋乃病。
吾职非近臣,陈义固当正。
为时吐忠愤,誓不顾躯命。
同游虽厚颜,得失非所竞。
滔滔徇曲学,胡不愧元圣。
□□辟祠宗,名教系邦政。
居庸峭摩天,过者竦深敬。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吴师道对刘谏议在昌平的四首诗中的第三首的鉴赏。诗中描绘了李唐王朝权力转移的背景下,贤良之士的直言进谏,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反思。
“李唐祚中微,刑臣执其柄。” 开篇即点明了李唐王朝权力逐渐衰落,而掌握实权的是那些刑罚大臣。这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动荡。
“贤良褒然来,一策骇群听。” 接着赞扬了贤良之士的出现,他们提出的策略令人震惊,显示出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事机戒不密,昌言毋乃病。” 提醒人们在处理国家大事时要谨慎,直言可能会带来风险,但同时也强调了直言的重要性。
“吾职非近臣,陈义固当正。” 诗人表明自己虽然不是亲近的大臣,但阐述正义的立场是应当的。
“为时吐忠愤,誓不顾躯命。” 表达了诗人愿意为时代吐露忠心和愤怒,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同游虽厚颜,得失非所竞。” 指出即使与他人同行时可能显得羞愧,但对于得失的追求不应成为竞争的目标。
“滔滔徇曲学,胡不愧元圣。” 对于那些遵循弯曲学说的人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他们不感到羞愧,暗示应遵循更崇高的道德标准。
“□□辟祠宗,名教系邦政。” 强调了宗庙祭祀与名教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居庸峭摩天,过者竦深敬。” 最后以居庸关山势险峻,过往之人对其深感敬畏,象征着对高尚品德的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背景下的政治风云,赞美了直言进谏的勇气,同时也对当时的政治风气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道德伦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