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昌平四诗·其三刘谏议》
《留昌平四诗·其三刘谏议》全文
元 / 吴师道   形式: 古风

李唐祚中微,刑臣执其柄。

贤良褒然来,一策骇群听。

事机戒不密,昌言毋乃病。

吾职非近臣,陈义固当正。

为时吐忠愤,誓不顾躯命。

同游虽厚颜,得失非所竞。

滔滔徇曲学,胡不愧元圣。

□□辟祠宗,名教系邦政。

居庸峭摩天,过者竦深敬。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吴师道对刘谏议在昌平的四首诗中的第三首的鉴赏。诗中描绘了李唐王朝权力转移的背景下,贤良之士的直言进谏,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反思。

“李唐祚中微,刑臣执其柄。” 开篇即点明了李唐王朝权力逐渐衰落,而掌握实权的是那些刑罚大臣。这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动荡。

“贤良褒然来,一策骇群听。” 接着赞扬了贤良之士的出现,他们提出的策略令人震惊,显示出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事机戒不密,昌言毋乃病。” 提醒人们在处理国家大事时要谨慎,直言可能会带来风险,但同时也强调了直言的重要性。

“吾职非近臣,陈义固当正。” 诗人表明自己虽然不是亲近的大臣,但阐述正义的立场是应当的。

“为时吐忠愤,誓不顾躯命。” 表达了诗人愿意为时代吐露忠心和愤怒,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同游虽厚颜,得失非所竞。” 指出即使与他人同行时可能显得羞愧,但对于得失的追求不应成为竞争的目标。

“滔滔徇曲学,胡不愧元圣。” 对于那些遵循弯曲学说的人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他们不感到羞愧,暗示应遵循更崇高的道德标准。

“□□辟祠宗,名教系邦政。” 强调了宗庙祭祀与名教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居庸峭摩天,过者竦深敬。” 最后以居庸关山势险峻,过往之人对其深感敬畏,象征着对高尚品德的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背景下的政治风云,赞美了直言进谏的勇气,同时也对当时的政治风气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道德伦理的重视。

作者介绍
吴师道

吴师道
朝代:元   字:正传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生辰:1283—1344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猜你喜欢

送泾源赵判官致仕后归自京师集句

红亭绿酒送君还,五柳先生本在山。

已喜皇威清海岱,又劳行役出秦关。

川原缭绕浮云外,楼阁参差紫气间。

圣代逍遥更何事,睡烟歌月老潺湲。

(0)

自鸣治外屡有投赠而和章不至试语明仲即跃然而起此非相负者集唐句以启之

汉宫题树忆仙郎,共汝朝天会柏梁。

谢朓每篇堪讽咏,扬雄托谏在文章。

春浮玉藻寒波落,水滴铜龙昼漏长。

自有神仙鸣凤曲,不将清瑟理霓裳。

(0)

两头纤纤·其二

两头纤纤并蒂花,半白半黑晓窗纱。

腷腷膊膊他乡月,磊磊落落诉琵琶。

(0)

园中

柴门未破先改,桥木将欹始安。

夜烛每临水次,午餐多在林端。

(0)

题徐成夫画扇兰亭图六首·其一

草阁独依松树,主人长对鹅群。

不妨临池把酒,无限青山白云。

(0)

别徐茂吴·其一

采鹢江干迅速,朱楼天上淼茫。

连夜高唐风雨,一行付与徐郎。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