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涷雨夜江过,独树犹疑塔影多。
客路自忙难觅荫,霜威虽烈不成柯。
如虬直起能争日,似石横当竟压河。
最是不堪频属目,几多人事暗消磨。
三年涷雨夜江过,独树犹疑塔影多。
客路自忙难觅荫,霜威虽烈不成柯。
如虬直起能争日,似石横当竟压河。
最是不堪频属目,几多人事暗消磨。
这首明代诗人释今无的《独树》诗,以“独树”为题,描绘了一幅孤树独立于江边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树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流逝对自然与人事的影响。
首联“三年涷雨夜江过,独树犹疑塔影多”,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三年的连绵阴雨,夜晚的江面显得格外寂静,远处的一棵树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孤独,其树影甚至让人误以为是高塔的倒影,凸显了树木的孤立与神秘感。
颔联“客路自忙难觅荫,霜威虽烈不成柯”,进一步描绘了树木所处的环境与状态。在忙碌的旅途中,人们难以找到这棵树的庇荫,霜的威力虽然强大,却未能使树干成形,暗示了树木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颈联“如虬直起能争日,似石横当竟压河”,运用比喻手法,将树比作盘曲的龙和坚硬的石头,形象地表现了树木的挺拔与坚强。它如同龙一般向上生长,与太阳争辉;又像石头一样横卧,似乎要压垮河流,展现了树木不屈不挠的精神。
尾联“最是不堪频属目,几多人事暗消磨”,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尽管这棵树独自屹立,但人们频繁的目光中,也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暗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一棵独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对时间、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糁空梅雨,酿琼浆万颗,炎精金铸。
重压低枝,灿黄珠如许。上林谁注。
号卢橘、几人遗误。旁拂高临。清词最爱,谢瞻之赋。
毛公旧坛西路。似永安禅舍,渺在何处。
花下桥边,闭门人又去。年年摘取。
也应厌、故园长住。磊落京都,何时恣剥,华林四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