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献虞廷最,归典汉邦仪。
玉帛神如在,旂常职所司。
椒花馀别酒,杨柳赠离枝。
新水浮征舸,鲜云拂去帷。
繁华六朝地,全盛两都时。
遥想汾阴上,犹怜太乙祠。
来献虞廷最,归典汉邦仪。
玉帛神如在,旂常职所司。
椒花馀别酒,杨柳赠离枝。
新水浮征舸,鲜云拂去帷。
繁华六朝地,全盛两都时。
遥想汾阴上,犹怜太乙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为送太常殷簿考绩回南都而作,描绘了送别场景与对殷簿功绩的赞颂。诗中充满了对殷簿在朝廷任职期间贡献的肯定和对其归乡的祝福。
首联“来献虞廷最,归典汉邦仪”,以“虞廷”和“汉邦”象征朝廷的最高荣誉,表达了对殷簿在朝廷工作成绩的极高评价,以及对其即将返回家乡继续贡献的期待。
颔联“玉帛神如在,旂常职所司”,通过“玉帛”和“旂常”这些古代礼仪中的重要元素,强调了殷簿在礼仪制度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也暗示了其在宗教仪式或国家庆典中的重要角色。
颈联“椒花馀别酒,杨柳赠离枝”,运用了传统的送别意象——“椒花”象征着喜庆和祝福,“别酒”和“离枝”则寓意着离别与不舍。这里不仅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也寄托了对殷簿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尾联“新水浮征舸,鲜云拂去帷”,描绘了送别后的情景,新水、征舸、鲜云、去帷,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画面,既表现了送别后的宁静与祥和,也隐含了对殷簿旅途平安的祈愿。
最后,“繁华六朝地,全盛两都时。遥想汾阴上,犹怜太乙祠。”这一联则将送别的场景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赞美了殷簿所处的地区曾经的辉煌,并表达了对当地文化遗迹的尊重与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千里分符汉上城,为僚方喜得时英。
已无楚泽行吟意,便有南阳坐啸名。
骥力用来精爽紧,鹓行归去羽翰轻。
须知别后狂山简,梦寐清谈鄙吝生。
乱云将雨趁狂风,扫溉氛埃瞬息中。
指点山川开净绿,按行花草失攲红。
槐榆改火年年事,箫鼓迎神处处同。
自是平生观物化,不因春去始知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