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东山大乘寺》
《游东山大乘寺》全文
宋 / 黄裳   形式: 古风

奔逸高真避秦侣,远入闽山岂惟楚。

落花流水来何处,遂鹿人从石门路。

遂造洞门谁得知,鸡黍生涯贯今古。

樵客见留何事去,分合随缘落尘土。

回头已在尘劳中,手把榴花如寐寤。

紫玄素抱超然情,到此令人心骨清。

閒跂长林跨深壑,遥见猿鹤来相迎。

灵源为我写幽思,但闻历历朱弦鸣。

狮子峰前狐退藏,当泯顽空还混茫。

龙首涧边云并合,或作人间时雨行。

杜鹃有声山意真,杜鹃有花山色明。

偶逢奇石可且上,幸乘此兴聊飞觥。

顾语娉婷莫予翼,脚力犹争年少轻。

三杯通道聊自适,还被谷风吹复醒。

忽忽流光已云暮,红烛如林乐声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东山大乘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句“奔逸高真避秦侣,远入闽山岂惟楚”以“奔逸”、“高真”形容东山大乘寺的超凡脱俗,暗示此处是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境界的理想之地。接着“落花流水来何处,遂鹿人从石门路”描绘了一幅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鹿与人和谐共处,石门路隐秘而神秘,增添了诗的意境。

“遂造洞门谁得知,鸡黍生涯贯今古”表达了探索未知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古老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的对比。接下来的“樵客见留何事去,分合随缘落尘土”则通过樵夫的故事,引出人生无常的主题,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回头已在尘劳中,手把榴花如寐寤”将读者带入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榴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随后的“紫玄素抱超然情,到此令人心骨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情感体验,强调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閒跂长林跨深壑,遥见猿鹤来相迎”描绘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猿鹤的出现增添了诗的灵动与神秘。接下来的“灵源为我写幽思,但闻历历朱弦鸣”则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狮子峰前狐退藏,当泯顽空还混茫”通过狐狸的隐匿,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而“龙首涧边云并合,或作人间时雨行”则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杜鹃有声山意真,杜鹃有花山色明”通过杜鹃鸟的声音与花朵,进一步强化了自然与情感的联系。最后,“偶逢奇石可且上,幸乘此兴聊飞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享受,以及与友人的欢聚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氛围。

作者介绍

黄裳
朝代:元

猜你喜欢

赵路铃挽词·其二

诸父论交久,忘年许与盟。

登山陪蹑屐,泛月共飞觥。

来往开三径,安闲羡一生。

山深凄薤露,愁忆醉歌声。

(0)

尚书张公挽词·其一

文靖饶风度,高皇记曲江。

贤孙真是似,才气号无双。

几见持英簜,终看拥碧幢。

诚斋主诗社,到此亦心降。

(0)

陈崇道挽词·其二

未第声先振,才官节已奇。

精诚与神合,隐行畏人知。

晚境终无玷,遗文尚可师。

功名赍志殁,回施称家儿。

(0)

陆参议挽词·其一

中外衣冠盛,流传识后凋。

声名三语掾,身世半僧寮。

宝晋书尤逸,坡仙隐可招。

梅溪残月堕,芜没旧风标。

(0)

李公执挽词·其一

乃翁志欲卧烟霞,宅枕清江欲泛槎。

心地共知容渤澥,梦魂曾不到京华。

伯鱼久已闻贤训,魏子端能起外家。

瀰望三江梁下水,陇西德泽信无涯。

(0)

即事

行尽穷边岁亦殚,倚门应是念衣单。

宁知今日幕南地,不似去年江上寒。

乘马惟欣日可爱,逢人长说雪初乾。

三衾四袄半无用,何必重歌行路难。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