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不杀人,蝗乃杀人食。
诜诜蠹苗稼,甚于饮膏血。
颇闻去年蜡,降雪厚无尺。
遂使种类孳,昏夜遍侵蚀。
梳爬到根土,百搜难一获。
保其籽粒遗,宵小复相逼。
不忧馑我身,何以充赋额?
司徵有吏胥,沿门坐催迫。
上天不杀人,蝗乃杀人食。
诜诜蠹苗稼,甚于饮膏血。
颇闻去年蜡,降雪厚无尺。
遂使种类孳,昏夜遍侵蚀。
梳爬到根土,百搜难一获。
保其籽粒遗,宵小复相逼。
不忧馑我身,何以充赋额?
司徵有吏胥,沿门坐催迫。
这首诗描绘了蝗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危机和赋税压力。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如“诜诜蠹苗稼”、“甚于饮膏血”,形象地描述了蝗虫对庄稼的吞噬,比吸食血液更为可怕。接着,诗人提到去年降雪不足,导致蝗虫在夜间肆虐,深入庄稼根部,难以清除。即使保留了一些种子,仍受到盗贼的威胁,人们担忧的不仅是自己的生计,还有如何完成赋税任务。
诗中还提到了官府征税的官员,他们沿门催促,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整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面对自然灾害和苛政压迫的艰难处境,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雁向愁边落。渺汀洲、孤云细雨,暮天寒角。
有美人兮山翠外,谁共霜桥月壑。
想朋友、春猿秋鹤。
竹屋一灯棋未了,问人间、局面如何著。
风雨夜,更商略。六州铁铸从头错。
笑归来、冰鲈堪脍,雪螯堪嚼。
莫遣孤舟横浦溆,也怕浪狂风恶。
且容把、钓纶收却。
云外空山知何似,料清寒、只与梅花约。
逋老句,底须作。
我生胡不辰,八龄失吾祖。
今垂四十年,眉目略可睹。
当时深根培,所望大门户。
岳也忝一科,遗馀曾不补。
而乃轻涛江,飞檄淮南府。
父兄肯相随,薄饭共贫苦。
宁知事大谬,俱作一抔土。
去年汶素跸,永痛松柏古。
禄釜亦已矣,尚安事圭组。
今年误一出,竟犯时辈怒。
去国不及炊,触热到环堵。
无何七月望,新露洒秋宇。
近郊有兰若,梵呗薄云雨。
彼氓一念存,提携颇旁午。
因果夫何如,亦各言恃怙。
伊予祖父兄,超然定何许。
然皆其忌月,悲岂不氓愈。
斋盂馔伊蒲,从众共伛偻。
盖以妄塞悲,有泪泚清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