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
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
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
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
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
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
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
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季庭院景象,通过对木芙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和独特的情操。
“怜君”一词已透露出诗人对这株树所怀有的柔情。木芙蓉在庭院中生长,枝条纤细,花朵淡红,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诗人通过“袅袅纤枝淡淡红”的描绘,不仅形象地展现了植物的外貌,更传达了一种柔和、温婉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则是从时间的维度捕捉木芙蓉的变化。晨曦中,它吐放着花朵的芬芳,与夜间留下的露珠交织;傍晚时分,则在清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格外娇媚。这两句诗既展示了植物随时间变化的生动模样,也反映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界微妙之处的观察。
“似含情态愁秋雨”一句,则是将木芙蓉比作有情之物,它似乎在秋雨中显得更加忧郁,情感深沉。这不仅是对植物的一种拟人化,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暗减馨香借菊丛”这句诗表明,即便是在花香渐减之时,它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清雅,与周围的菊花相映成趣。这不仅描绘了植物间的和谐共生,也象征着一种淡泊名利、自守清高的情操。
最后两句“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则是诗人在欣赏美景之余,又转向了个人情感世界。诗人独自品酒,不是为了豪饮作乐,而是对生活中的孤寂和无奈的一种表达。而“不知歌管与谁同”的疑问,更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孤独和寻求知音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木芙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秋景画卷,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敏感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