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台馆绿阴浓,一榻高眠咏午风。
时止时行皆乐地,梦魂依旧白云中。
沈沈台馆绿阴浓,一榻高眠咏午风。
时止时行皆乐地,梦魂依旧白云中。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在皇华馆内静谧闲适的生活场景。首句“沈沈台馆绿阴浓”以“沈沈”形容环境的幽深宁静,绿荫覆盖的台馆给人一种清凉之感。接着,“一榻高眠咏午风”写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躺在高榻上,享受着午后的微风,吟咏诗歌,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情逸致。
“时止时行皆乐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是停止还是前行,都能找到快乐所在,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梦魂依旧白云中”,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仿佛诗人的思绪飘渺于云间,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哲学,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富有意境美和情感深度。
载酒何人,登临处、沧洲空阔。
凭阑外、晴杨两岸,晚烟泼□。
水鸟不知梁燕去,溪山半属冬青阁。
有小舟、隐约载歌姝,调新曲。
留与去,如何得。
风又雨,催行色。
共白苹红蓼,好生飘泊。
别后三年重会面,人生几度三年别。
正乡心、客梦两绸缪,城头角。
匆匆别去,算别来、又是几番春暮。
酒债不偿还似可,负了若干吟句。
渭北春天,江南夜雨,总是伤情处。
黯然消歇,绿杨一阵莺语。
空记十载嬉游,如今蓦地,两处成离阻。
纵是相逢天涯路,难觅年时欢侣。
寄语东君,岁华不驻,谁为留春住。
小楼昨夜,东风依旧飞絮。
登高回首,叹山河国破,于今何有。
台上金仙空已去,零落逋梅苏柳。
双塔飞云,六桥流水,风景还依旧。
凤笙龙管,何人肠断重奏。
闻道凝碧池边,宫槐叶落,舞马衔杯酒。
旧恨春风吹不断,新恨重重还又。
燕子楼高,乐昌镜远,人比花枝瘦。
伤情万感。
暗沾啼血襟袖。
春来多困,正日移帘影,银屏深闭。
唤梦幽禽烟柳外,惊断巫山十二。
宿酒初醒,新愁半解,恼得成憔悴。
逢松云鬓,不堪鸾镜梳洗。
门外满地香风,残梅零乱,玉糁苍苔碎。
乍暖乍寒浑莫拟,欲试罗衣犹未。
斗草雕阑,买花深院,做踏青天气。
晴鸠鸣处,一池昨夜春水。
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
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
帆且驻。
试说著、羊裘钓雪今何许。
鱼虾自舞。
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
年年事,流水朝朝暮暮。
天涯长叹飘聚。
衾寒不转钧天梦,楼外谁歌白紵。
君莫诉。
君试按、秦筝未必如钟吕。
乡心最苦。
算只有娟娟,马头皓月,今夜照归路。
这情怀、怎生消遣。
思量只是凄怨。
一春长为花和柳,风雨又还零乱。
君试看。
便杜牧风流,也则肠先断。
更深漏短。
更听得杜宇,一声声切,流水画桥畔。
人间世,本只阴晴易换。
斜阳衰草何限。
悲欢毕竟年年事,千古漫嗟修短。
无处问。
是闲倚帘栊,尽日厌厌闷。
浮名尽懒。
但笑拍阑干,连呼大白,心事付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