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朝噇饭费工夫,不识灯笼是钵盂。
多少三家村里汉,忙忙树上捉鲇鱼。
终朝噇饭费工夫,不识灯笼是钵盂。
多少三家村里汉,忙忙树上捉鲇鱼。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佛法真谛的现象。首句“终朝噇饭费工夫”,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每日劳作的场景,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辛勤与专注。然而,“不识灯笼是钵盂”一句,却巧妙地讽刺了修行者在繁忙中可能对身边事物视而不见,甚至误解了修行的本质——即内心的觉醒与清净,而非外在形式的追求。
接下来,“多少三家村里汉,忙忙树上捉鲇鱼”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将修行者比作“三家村里汉”,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忙碌于外在事务,却忽略了内在精神成长的状态。而“忙忙树上捉鲇鱼”则是一个比喻,意指他们在追求外在目标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就像在树上捉鲇鱼一样徒劳无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寓言般地传达了深刻的哲理: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理解与觉悟,而非外在形式的追求。它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应忘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真正的平静与智慧。
人淡如秋,抱清影,瘦与黄花为伴。
剜翠同住寒山,冰纹奈弦断。
生撇下、红绡玉舞,数锦瑟、年华刚满。
寄恨春篱,珊珊琼佩,凉月分半。
还记取、称药添香,为夫婿、沉疴礼星汉。
消却一奁秾翠,付霜边愁管。
纵觅得、前番獭髓,定难医、蝶梦春短。
想见鹦鹉无声,夜虫悽怨。
两三闲屋临湖岸,青山对人如笑。
十里莺花,半床书画,仙吏合居蓬岛。幽栖最好。
好问讯林逋,结邻苏小。
面面轩窗,水风开掩客寻到。
波光一碧万顷,看屏前镜里,时度云鸟。
红压阑干,绿侵帘幌,地近马塍春早。闲吟未了。
听兰桨歌来,玉骢嘶杳。陶洗诗襟,乱丝丛笛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