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高山影渐低,万峰松竹醉如泥。
下方相视谁同异,上界分剂有觉迷。
短景易从千劫量,遐龄偏与一毫齐。
此心知向何人道,我自东行汝自西。
日上高山影渐低,万峰松竹醉如泥。
下方相视谁同异,上界分剂有觉迷。
短景易从千劫量,遐龄偏与一毫齐。
此心知向何人道,我自东行汝自西。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日升日落的自然景象,以及对时间、生命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首句“日上高山影渐低”,以日出时分的光影变化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氛围。接着,“万峰松竹醉如泥”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峰、松树和竹子描绘得仿佛沉浸在某种神秘的醉意之中,赋予自然景观以情感色彩。
“下方相视谁同异,上界分剂有觉迷”两句,诗人通过对比下方与上方的不同景象,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方的世界或许平凡而具体,而上方的宇宙则充满了未知与奥秘。这一对比暗示了人类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探索与困惑。
“短景易从千劫量,遐龄偏与一毫齐”进一步探讨时间与生命的主题。诗人认为短暂的生命如同千年时光的缩影,而长寿也仅仅与微小的一毫相等,强调了时间的相对性和生命的脆弱性。
最后,“此心知向何人道,我自东行汝自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探索的旅程。他似乎在寻找一个能够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但最终意识到,这样的理解只能来自于自我,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无法完全被他人所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生命本质的独到见解,以及在探索自我认知过程中的孤独与坚持。
未须葺吾庐,且复修吾仓。
求安当卜居,求饱当聚粮。
营生力有限,先此计颇长。
去年稻盈畦,避寇不得将。
新芽雨后白,卧穗霜中黄。
鳏茕有饥色,寇衅馀稻粮。
解衣易升斗,糠秕随风扬。
休嗟昔艰难,喜兹岁丰穰。
邻翁为人耕,贮粟不盈箱。
溪头廪与囷,累累已相望。
结子非贪,有香不俗,宜当鼎鼐尝。
偶先红紫,度韶华、玉笛占年芳。
众花杂色满上林,未能教、腊雪埋藏。
却怕春风漏泄,一一尽天香。不须更御铅黄。
知国色,禀自天真殊常。
只裁云缕,奈芳滑、玉体想仙妆。少陵为尔东阁。
美艳激诗肠。当已阴未雨春光。无心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