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冠鼎盛缙绅多,海内如今数永嘉。
士习艺文争擢第,君明经术合传家。
莫言黄绶官犹小,须信青云路不赊。
好上汉廷晁董对,要令吾道益光华。
儒冠鼎盛缙绅多,海内如今数永嘉。
士习艺文争擢第,君明经术合传家。
莫言黄绶官犹小,须信青云路不赊。
好上汉廷晁董对,要令吾道益光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士人赴考之景,表达了对考生的鼓励和美好祝愿。开篇“儒冠鼎盛缙绅多,海内如今数永嘉”两句,通过儒生众多、人才济济的景象,展现了一个学术繁荣的时代背景,"海内"指整个国家,"数永嘉"则是对人才辈出的赞美。
接下来的“士习艺文争擢第,君明经术合传家”两句,从士人的角度出发,强调了他们在学习和文学上的竞争,以及对经典的研究与家风的传承。"士习艺文"指士人修习文学,"争擢第"则是指考试中互相较量、力求超越。"君明经术"表达了对君主掌握经学知识的肯定,而"合传家"则强调了家族文化和学术的延续。
第三句“莫言黄绶官犹小,须信青云路不赊”是对考生的一种鼓励。"莫言黄绶官犹小"意味着不要认为自己因为年轻或职位低微而感到不足,而"须信青云路不赊"则是说应该相信自己的才能和道路不会受阻,能够一帆风顺。
最后两句“好上汉廷晁董对,要令吾道益光华”表达了希望考生能在朝堂上与古代贤人(如晁、董)相媲美,并且让自己的学问之道更加明亮辉煌。这不仅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期待,也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繁荣的愿景。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考生以及学术文化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