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清江皋,江烟黯行路。
鸟啼山隐春,潮长人争渡。
世上无别离,何由发垂素。
送子清江皋,江烟黯行路。
鸟啼山隐春,潮长人争渡。
世上无别离,何由发垂素。
这首《春江言别口占》是元代诗人马臻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送别的凄美画面。
首句“送子清江皋”,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在清静的江岸,为整个场景定下了哀愁的基调。接着“江烟黯行路”,以烟雾迷蒙的江面烘托出离别的沉重氛围,行路的黯淡更添了几分不舍与伤感。
“鸟啼山隐春”一句,通过鸟鸣声和春天的景象,反衬出送别时的寂静与孤独。山间的鸟儿似乎也在为这离别而啼叫,增添了几分自然界的哀愁。
“潮长人争渡”描绘了江面上潮水渐涨,人们却依然忙碌地渡过江面的情景,既表现了生活的忙碌,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不可避免。
最后,“世上无别离,何由发垂素。”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感慨,即使在世间没有真正的别离,但白发的出现却成为了岁月流转、时光无情的见证。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离别之痛,以及岁月催人老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时的哀愁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动人。
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柳丝浅拂,益尔轻飏。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风光三月连樱笋。美人踌躇白日静。
小屏空翠飐东风,不见其馀见衫影。
无端料峭春闺冷。忽忆青骢别乡井。
长将妾泪黦红巾。愿作征夫车畔尘。
人归迟,春去急。雨丝满院流光湿。
锦书道远嗟奚及。坐守吴山一春碧。
何日功成还马邑。双倚枇杷花树立。
夕阳飞絮化为萍。揽之不得徒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