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堆夜气接渔阳,独倚和门望大荒。
玉帐照斜三辅月,金笳吹老一城霜。
燕支山远秋无色,拔里台倾土尚香。
愁绝孤亭围万柳,丝丝风入鬓边凉。
龙堆夜气接渔阳,独倚和门望大荒。
玉帐照斜三辅月,金笳吹老一城霜。
燕支山远秋无色,拔里台倾土尚香。
愁绝孤亭围万柳,丝丝风入鬓边凉。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边塞宣府(今河北省张家口市附近)的景象,诗人独自站在和门(可能是一座军事要塞的门楼)遥望广袤的荒原。月光洒在营帐上,映照出三辅之地(古代长安附近的地区)的轮廓,而凄冷的金笳声在寒霜中回荡,增添了边关的寂寥与悲凉。
诗人笔下的燕支山虽然遥远,但秋意却无从染色,显得更加肃杀;拔里台(可能是地名或遗迹)虽已倾颓,但土中仍残留着往日的香气,暗示着历史的痕迹。诗人身处孤亭之中,周围被万柳环绕,微风吹过,柳丝轻拂,带来一丝丝凉意,更添其内心的孤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边塞的雄浑与苍凉,以及诗人对故乡和过去的深深怀念。彭兆荪以清新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成功地传达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与坚韧。
物中双美。惟邺县双凫,禹门双鲤。
太华双莲,蓝田双璧,剑丰城而已。
争是一门双秀,又是一朝双喜。
人总道,机云双陆,同年弧矢。希耳。
会见这,双桂连芳,双鹄冲霄举,鱼诏双金,带横双玉,惟道无双国士。
但愿双英双戏彩,且直与、双亲儿齿。
愿岁岁,见东风双燕,满城桃李。
恩袍草色。望满目青青,光动阡陌。
拂拂鞭丝散漫,锦鞯玉勒。
君王赐与琼林宴,玩丹桂、香浮仙籍。
舜韶清雅,尧觞泛溢,欢意何极。湛露久、需云未饰。
更星使传呼,天上消息。槐幄阴移,上苑淡烟凝碧。
归来渐近平康路,骤香尘、倒载连璧。
马蹄轻驶,宫花半亸,艳欺斜日。
乘鸾驾鹤,问神仙何日,崧高生甫。
飞下琼台,因报道,恰是今年夏五。
饮了蒲觞,才经半月,昴宿行初度。
荣华富贵,一时都由分付。
曾记三月春浓,花风烂熳,吹散鸳鸯侣。
虽则烧香遥祝寿,争似手斟香醑。
便驾云軿,去登绣阁,说个诚心语。
蟠桃熟未,请伊亲问王母。
日暖霜融,画戟门开,锦筵欲振梁尘。
正是慈闱熙熙,庆诞佳辰。
象服鱼轩粲烂,喜高年、福禄长新。
承颜处,朱紫满堂,华胄诜诜。
家声未论王谢,有禁中颇牧,江左机云。
雁序鸳行,雍容高步金门。
更有子孙侍列,拥阶庭、玉洁兰薰。
持芳醑、满酌瑶觞,意祝遐寿千春。
是舍人才调,犹采茅、紫芝峰。
有列宿心胸,清辞太白,雅趣元龙。
从他暂、无毡官冷,怡然怀抱自从容。
枫陛荐章吻合,金闺仙籍名通。暑馀凉送薰风。
圆桂魄、丽遥空。庆初度垂弧,莲开十丈,酒满千钟。
明年称寿何处,看玉犀、人在玉堂中。
藻鉴正当莲省,诸生来到蟾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