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有莘士,道义自珍贵。
一介不取人,岂为万钟谜。
莘川多白云,陇上堪稳睡。
虞皇既已矣,夏殷复何世。
不有三聘勤,幡然岂深际。
吾闻有莘士,道义自珍贵。
一介不取人,岂为万钟谜。
莘川多白云,陇上堪稳睡。
虞皇既已矣,夏殷复何世。
不有三聘勤,幡然岂深际。
这首诗通过对伊尹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坚定的人格魅力。伊尹,作为历史上的贤相,他的故事被反复传颂,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诗中首先提到“吾闻有莘士”,以“有莘士”代指伊尹,强调了伊尹的名声和地位。接着,“道义自珍贵”一句直接点明了伊尹坚守道义的价值观,体现了他个人品质的高度。随后,“一介不取人,岂为万钟谜”进一步阐述了伊尹对于物质的淡泊态度,即使面对高官厚禄也毫不动心,彰显出其人格的纯净与高尚。
“莘川多白云,陇上堪稳睡”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伊尹的生活状态,云淡风轻,宁静致远,暗示了伊尹生活的闲适与内心的平和。同时,这也象征着伊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虞皇既已矣,夏殷复何世”则通过历史的更迭,表达了对伊尹所处时代背景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伊尹超越时代的智慧与远见的赞美。最后,“不有三聘勤,幡然岂深际”强调了伊尹之所以能成为贤相,离不开君主的三次诚挚邀请,这不仅体现了君臣之间的默契与信任,也再次凸显了伊尹的非凡才能与品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伊尹生平的简要回顾,高度赞扬了他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以及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古代贤者的深深敬仰之情。
常时泛西湖,已觉烟水永。
北堤复谁开,长涵一川静。
久幽繇地偏,跬步人迹屏。
我初得之喜,指顾辟榛梗。
种花延妙香,插柳待清影。
飞梁通两涯,结宇临四境。
包罗尽高卑,开拓极壬丙。
洒然尘滓消,恍尔心目醒。
兴物振滞淹,如人出奇颖。
日携二三子,杖屦屡观省。
念时方有为,众智各驰骋。
独此得逍遥,固知拙者幸。
吾与子所居,相去二百里。
建昌吾之邻,其实同郡耳。
已久闻姓名,不专为科第。
论心虽所共,举足若相避。
只今缘檄来,车柄初各指。
去矣信所之,偶然集于此。
相闻始相逢,同调更同事。
谈谐出肺肝,议论到骨髓。
首遗垂盖篇,至以马班比。
爱我岂不深,恐非切磋意。
麻姑山气偏,土物半仙剂。
枸杞杂黄精,犹未穷厥美。
清淑之所钟,一代文章士。
翘翘南丰曾,挺挺旴江李。
岂独华江西,往往国之瑞。
谁其继此公,或者属吾子。
更倾胸次高,莫道华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