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膝吁嗟叹世情,几人相与肯忘形。
追随鸥鹭皆朋友,来往渔樵总弟兄。
对客几回高议论,安贫非是小生成。
纷纷意气轻肥马,双眼何曾幸识荆。
抱膝吁嗟叹世情,几人相与肯忘形。
追随鸥鹭皆朋友,来往渔樵总弟兄。
对客几回高议论,安贫非是小生成。
纷纷意气轻肥马,双眼何曾幸识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孔修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他以“抱膝吁嗟叹世情”开篇,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感叹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有几个真正能够忘记世俗偏见,保持真诚友谊的人。接下来,“追随鸥鹭皆朋友,来往渔樵总弟兄”,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生物和人类的活动,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交圈,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平等关系。
“对客几回高议论,安贫非是小生成”,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客人时,能够进行深入而高雅的对话,体现了他的学识和修养。同时,他强调自己安于贫困,并非因为缺乏能力或出身低微,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平静使然。最后,“纷纷意气轻肥马,双眼何曾幸识荆”,诗人通过对比,讽刺了那些追逐权势、物质享受的人们,而自己的眼睛从未因羡慕或嫉妒而有幸识荆,即没有被外在的诱惑所蒙蔽,保持了内心的纯净和独立。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吾友明知士,结庐汝水边。
名亭号休心,休心师昔贤。
将期一寸诚,悠久如青天。
我闻人最灵,至性初纯全。
吉凶以情变,善恶缘习迁。
湍水决其防,放荡无由还。
所以古圣师,三绝穷韦编。
曾子善守约,孟轲养浩然。
皆能保诚明,千载光华传。
夫君真其徒,坟史尤精研。
恬然安粹灵,外虑何由牵。
进退固有道,用舍岂必专。
丘疾不俟祷,颜乐无穷年。
宁同避俗者,身迹空拘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