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天堑折,防渡胜防城。
楼橹寒涛断,旗帆落日横。
此中大泽险,到处野狐鸣。
莫但愁河北,三湘亦弄兵。
洪流天堑折,防渡胜防城。
楼橹寒涛断,旗帆落日横。
此中大泽险,到处野狐鸣。
莫但愁河北,三湘亦弄兵。
这首明代申佳允的《感事(其三)》描绘了壮阔而危机四伏的景象。首句“洪流天堑折”形象地展现了水流冲击天堑般的防线,暗示了战事的严峻与河流对防守的挑战。接下来,“防渡胜防城”强调了防御的重点在于阻止敌人的渡河行动,而非固守城墙。
“楼橹寒涛断,旗帆落日横”通过描绘楼船被波涛打断,以及旗帜在落日余晖中横展的画面,渲染出战场的冷寂与悲壮。这两句寓含着战事的暂停和局势的胶着。
“此中大泽险,到处野狐鸣”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险恶,大泽之地不仅地形复杂,而且狐鸣声此起彼伏,增添了神秘与不安的气氛。
最后两句“莫但愁河北,三湘亦弄兵”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事可能蔓延到湖南的担忧,提醒人们战争的威胁并非局限于一处,而是全国皆可波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战争的紧张态势,以及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老不求名,心惟耽静,旧缘历过艰难。
杜门无事,一味放痴顽。
只藉炉香上彻,与天地、平直交关。
真人喜,扶晨遣客,时暂下仙班。矜怜。
身已病,九疑夙驾,来顾台山。
看神超清境,玉炼朱颜。
为向芝田桂圃,收妙有、与作真丹。
他年报,冲融朝礼,香火紫云间。
寂寂空城雀,日暮寒且饥。
鼯鼠啼林端,豺虎夹路垂。
蒿间黄雀语黄口,吞声切莫图高栖。
汝不见当年连云宫馆散烟燎,歌台夹室今狐狸。
糟丘成粪壤,藜藿生酒池。
昔人自是不复改,今人始觉前人非。
今人昔人未为远,更望谁家门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