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男儿堕地来,戴高履厚号三才。
未曾一膜颜先隔,何事千山首不回。
一静自能开百障,老翁依旧返婴孩。
从今去却蒲团子,鲲海鹏天亦快哉。
一自男儿堕地来,戴高履厚号三才。
未曾一膜颜先隔,何事千山首不回。
一静自能开百障,老翁依旧返婴孩。
从今去却蒲团子,鲲海鹏天亦快哉。
此诗《静坐吟(其三)》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
首句“一自男儿堕地来,戴高履厚号三才”,以“男儿”自指,感叹人生自出生便承载着天地间万物的重量,肩负着“三才”(天地人)的责任与使命。这一句既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感慨,也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探讨。
接着,“未曾一膜颜先隔,何事千山首不回”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心隔阂的无奈与困惑。即使面对千山万水,人们的心灵之门似乎总是难以打开,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异常艰难。
“一静自能开百障,老翁依旧返婴孩”揭示了静心的力量。在宁静中,心灵可以超越纷扰,回归最初的纯净状态,如同老翁返童般,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平和与智慧。
最后,“从今去却蒲团子,鲲海鹏天亦快哉”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广阔世界的向往。摆脱束缚,无论是坐禅的“蒲团子”,还是象征无限可能的“鲲海鹏天”,都意味着追求精神的解放与生命的无限可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