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尽莺声出雍州,秦吴烟月十经秋。
龙门在地从人上,郎省连天须鹤游。
休恋一台惟妙绝,已经三字入精求。
当年甲乙皆华显,应念槐宫今雪头。
听尽莺声出雍州,秦吴烟月十经秋。
龙门在地从人上,郎省连天须鹤游。
休恋一台惟妙绝,已经三字入精求。
当年甲乙皆华显,应念槐宫今雪头。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个人功名心切。下面我们逐行解读其深意。
“听尽莺声出雍州”,这里的“莺声”可能指的是鸟鸣声或是古代乐器的声音,“雍州”则是古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区域。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途中听到某种声音,从而引发对远方故土或者朋友的思念。
“秦吴烟月十经秋”,“秦吴”指的是秦地与吴地,即现在的陕西和江苏一带,“烟月”则是形容景色迷离,给人以梦幻之感。这里强调了季节的转换,以及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发生变化。
“龙门在地从人上”,“龙门”常用来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才,这里可能指的是一处险峻的地势,“在地从人上”则形容地势高低不平,或者是人才辈出的景象。
“郎省连天须鹤游”,这里的“郎省”可能是一处地名,而“连天”则形容山势高耸,“须鹤游”则是比喻诗人希望自己的志向和才华能够像鹤一样飞得很高很远。
“休恋一台惟妙绝”,这里的“一台”可能指的是某种建筑物,比如书房或者亭台,而“惟妙绝”则形容景色之美,超乎寻常。
“已经三字入精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追求至上的态度,“三字”可能是指诗文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经过精心挑选和雕琢。
“当年甲乙皆华显”,这里的“甲乙”可能是指古代某些年份,或者是某种顺序排列,“皆华显”则形容当年的盛况。
“应念槐宫今雪头”,最后一句中“槐宫”可能是一处具体的地名,而“今雪头”则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在孤寂景况的对比。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历史事件和地理位置的点缀,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个人的功名之志。
英英妙舞腰肢软。
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
逞盈盈、渐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凤枕鸾帷。
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
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
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
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尽日凭高目,脉脉春情绪。
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
烟光淡荡,妆点平芜远树。
黯凝伫。
台榭好、莺燕语。
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
奈阻隔、寻芳伴侣。
秦楼凤吹,楚馆云约,空帐望、在何处。
寂寞韶华暗度。
可堪向晚,村落声声杜宇。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
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
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
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
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近来云雨忽西东。
诮恼损情悰。
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
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
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
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
平生身负,风流才调。
口儿里、道知张陈赵。
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
解剧扮,能兵嗽,表里都峭。
每遇著、饮席歌筵,人人尽道。
可惜许老了。
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
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
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
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过韶阳,璿枢电绕,华渚虹流,运应千载会昌。
罄寰宇、荐殊祥。
吾皇。
诞弥月,瑶图缵庆,玉叶腾芳。
并景贶、三灵眷祐,挺英哲、掩前王。
遇年年、嘉节清和,颁率土称觞。
无间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
彤庭舜张大乐,禹会群方。
鹓行。
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
竟就日、瞻云献寿,指南山、等无疆。
愿巍巍、宝历鸿基,齐天地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