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颜乐亭诗,并叙》
《颜乐亭诗,并叙》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四言诗

天生蒸民,为之鼻口。美者可嚼,芬者可嗅。

美必有恶,芬必有臭。我无天游,六凿交斗。

骛而不返,跬步商受。伟哉先师,安此微陋。

孟贲股栗,虎豹却走。眇然其身,中亦何有。

我求至乐,千载无偶。执瓢从之,忽焉在后。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天生蒸民,为之鼻口",表明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呼吸着自然赋予的气息。接下来的"美者可嚼,芬者可嗅"则进一步描写了人在自然中感受美好与芬芳的景象。但紧接着的"美必有恶,芬必有臭"暗示了一种对立统一的哲理,即美好与不快、香气与异味始终相伴。

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飞翔的向往:"我无天游,六凿交斗。骛而不返,跬步商受"。这里的"无天游"意味着超脱尘世的束缚,而"六凿交斗"则是对自由状态的形象描绘。然而,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并非轻易达成,故而有"骛而不返,跬步商受"之叹。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赞颂先师的智慧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伟哉先师,安此微陋。孟贲股栗,虎豹却走"。这里的"伟哉先师"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而"孟贲股栗,虎豹却走"则是借物喻人,说明以德服人的力量远大于暴力。

紧接着,诗人自我描绘:"眇然其身,中亦何有。"这里的"眇然其身"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超脱态度,而"中亦何有"则是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诗人表达了追求至乐的人生态度:"我求至乐,千载无偶。执瓢从之,忽焉在后。"这里的"我求至乐"是对最高境界的向往,而"执瓢从之"则象征着诗人在追寻这种至乐过程中的自然随缘。"忽焉在后"则表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仿佛在追寻中找到了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好的描写,以及对自由飞翔和内心平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至乐状态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六朝门谢举

叛奴逃数岂堪留,忠节曾无肯到头。
朱异早能同远见,青衫宁假帝登楼。

(0)

唐虞门虞舜

进善惩奸立帝功,功成揖让益温恭。
满朝卿士多元凯,为黜兜苗与四凶。

(0)

三代门周公

文武传芳百代基,几多贤哲守成规。
仍闻吐握延儒素,犹恐民疵未尽知。

(0)

三代门管蔡

伊商胡越尚同图,管蔡如何有异谟。
不念祖宗危社稷,强于仁圣遣行诛。

(0)

三代门后稷

人惟邦本本由农,旷古谁高后稷功。
百谷且繁三曜在,牲牢郊祀信无穷。

(0)

三代门成王

成王有过伯禽笞,圣惠能新日自奇。
王道既成何所感,越裳呈瑞凤来仪。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