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数笔何处山,领略分树石。

远含千里姿,间见复层出。

我本个中人,惯卧苍崖侧。

借路行人间,勃土相欺得。

那知一幅中,见此晚秋色。

悠然欲归去,远壑谁同陟。

旁人笑绝缨,捲卷成陈迹。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深邃。

首句“数笔何处山,领略分树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画面的主体——山峦,仿佛画家以几笔便将千山万壑的神韵展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遥远的山水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雄伟与静谧。

接着,“远含千里姿,间见复层出”进一步描绘了山峦的广阔与层次感,远处的山脉蕴含着千里的姿态,其间又错落有致地展现出不同的景象,仿佛每一处都隐藏着不同的故事和秘密。

“我本个中人,惯卧苍崖侧”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他自认为是山林间的隐士,习惯于在苍翠的岩石边沉思冥想,与自然融为一体。

“借路行人间,勃土相欺得”描述了诗人偶尔走出山林,踏入尘世,却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即使是在繁忙的人世间,也能找到与自然相通的感觉。

“那知一幅中,见此晚秋色”点明了这幅画作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还特别强调了晚秋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美感。

“悠然欲归去,远壑谁同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渴望,他似乎在说,自己想要回到那遥远的山谷中,与自然共度时光,但又感叹无人能理解或同行。

最后,“旁人笑绝缨,捲卷成陈迹”以一种幽默而又略带讽刺的方式,描述了外界对于诗人这种追求自然生活态度的不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生活的美好与珍贵,如同历史中的一页,虽已逝去,却永远值得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心灵归宿的渴望。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子夜四时歌十六首·其二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

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

(0)

上云乐七首·其七金陵曲

句曲仙。长乐游。洞天巡。会迹六门。揖玉板。登金门。

凤泉回肆。鹭羽降寻云。鹭羽一流。芳芬郁氛氲。

(0)

十喻诗五首·其五梦诗

甘寝随四坐,盖睡依五众。

违从竞分诤,美恶相戏弄。

出家为上首,入仕作梁栋。

色已非真实,闻见皆灵洞。

长眼出长夜,大觉和大梦。

(0)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

王倪逢啮缺,桀溺偶长沮。

藜床负日卧,麦陇带经锄。

自然曲木几,无名科斗书。

聚花聊饲雀,穿池试养鱼。

小村治涩路,低田补坏渠。

秋水牵沙落,寒藤抱树疏。

空枉平原骑,来过仲蔚庐。

(0)

和炅法师游昆明池诗二首·其一

游客重相欢,连镳出上兰。

值泉倾盖饮,逢花驻马看。

平湖泛玉舳,高堰歇金鞍。

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

(0)

卧疾穷愁诗

危虑风霜积,穷愁岁月侵。

留蛇常疾首,映弩屡惊心。

稚川求药录,君平问卜林。

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有菊翻无酒,无弦则有琴。

讵知长抱膝,独为梁父吟。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