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伊逊出峭崖,岩关秋色正清佳。
行时阅武仍于是,旧部新藩率与皆。
缘栈疑从画屏度,俯溪每听绿琴谐。
常年命驾非耽乐,仁祖鸿模慎永怀。
九曲伊逊出峭崖,岩关秋色正清佳。
行时阅武仍于是,旧部新藩率与皆。
缘栈疑从画屏度,俯溪每听绿琴谐。
常年命驾非耽乐,仁祖鸿模慎永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步入悬崖口的壮丽景象和深刻感受。首句“九曲伊逊出峭崖”以“九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而“伊逊”则为山川之名,与“峭崖”相呼应,展现出险峻的自然风光。接着,“岩关秋色正清佳”一句点明时节,秋天的景色清朗宜人,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
“行时阅武仍于是,旧部新藩率与皆”两句,诗人不仅描绘了行走于山间的情景,还巧妙地融入了军事元素,暗示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体现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
“缘栈疑从画屏度,俯溪每听绿琴谐”则是对路径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诗人仿佛在一幅流动的画卷中穿行,同时还能听到溪水潺潺,如同古琴的和鸣,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常年命驾非耽乐,仁祖鸿模慎永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这里的“仁祖”可能指的是某位仁德的君主,诗人通过“鸿模”(宏大之模)一词,表达了对这位君主治国理政的深远影响的怀念与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历史联想,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川的赞美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深思,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造庐得披图,小小只尺幅。
易于摩躯干,难于绘眉目。
遗貌而取神,妙手得真诀。
因柳以为号,是乃泉明属。
翳余十五龄,侍父登门读。
堂上列尊彝,庭前莳花木。
艇子系垂杨,一水纡回绿。
时公正强盛,湖海气充足。
所笃在乎行,所崇在乎学。
刀圭救生灵,粟米赡亲族。
治心犹治文,骊珠已在握。
每待落课时,入塾衣冠肃。
米家书画船,赵氏金石录。
公本赏鉴家,嗜古兼收蓄。
地以人著名,人为地造福。
宜乎继起者,庭除富兰玉。
忽忽十馀年,变迁感陵谷。
斯图得重展,怎不三薰沐。
手笔罗燕许,香艳摘宋屈。
永永寿贞珉,悬为正与鹄。
予果何所云,敷述平生熟。
逸事倘传闻,再倩名贤续。
《甲寅四月,偶赴琴城,晤西京吾兄,欢谈竟日,阔别五六年,精神如昨,出先德柳村图属题。柳村都兄之尊人,弟之世长也,弟即不文,就少年所闻见者而略叙之,虽不足概平生,而落落大端已在,于是赋五古一章,所以纪实也,质之吾兄当乎否乎》【清·王季珠】造庐得披图,小小只尺幅。易于摩躯干,难于绘眉目。遗貌而取神,妙手得真诀。因柳以为号,是乃泉明属。翳余十五龄,侍父登门读。堂上列尊彝,庭前莳花木。艇子系垂杨,一水纡回绿。时公正强盛,湖海气充足。所笃在乎行,所崇在乎学。刀圭救生灵,粟米赡亲族。治心犹治文,骊珠已在握。每待落课时,入塾衣冠肃。米家书画船,赵氏金石录。公本赏鉴家,嗜古兼收蓄。地以人著名,人为地造福。宜乎继起者,庭除富兰玉。忽忽十馀年,变迁感陵谷。斯图得重展,怎不三薰沐。手笔罗燕许,香艳摘宋屈。永永寿贞珉,悬为正与鹄。予果何所云,敷述平生熟。逸事倘传闻,再倩名贤续。
https://shici.929r.com/shici/aXD46fk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