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剥啄遣儿应,客是平生不识僧。
檀施咄嗟贫未可,词场驰逐老犹能。
识凌风月收孤思,乞与云山伴曲肱。
我亦从来惭绮语,休将此段拟传灯。
门前剥啄遣儿应,客是平生不识僧。
檀施咄嗟贫未可,词场驰逐老犹能。
识凌风月收孤思,乞与云山伴曲肱。
我亦从来惭绮语,休将此段拟传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时行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佛僧的尊重和同情。诗中通过描绘门前与一位僧人的交往,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门前剥啄遣儿应,客是平生不识僧。" 开篇便设置了一幅生活画面,孩子们在门前嬉戏,而诗人却对来访的僧人表示出自家门庭若市的冷漠。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与世俗观念的不同。
"檀施咄嗟贫未可,词场驰逐老犹能。"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赞美僧人的慈悲与修行之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但仍旧执着于文学创作的热情。
"识凌风月收孤思,乞与云山伴曲肱。" 这两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与大自然为伴。
"我亦从来惭绮语,休将此段拟传灯。" 最后的两句则是诗人自谦之词,他认为自己平庸的语言不配流传后世,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希望得到启示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尊敬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超脱尘俗的人生追求。
胶漆本无意,丝桐非有情。
因缘醉翁指,发此无穷声。
萧萧秋风引,落叶渭水清。
喧喧阳春歌,花明锦江城。
离鸾月徘徊,别鹤云杳冥。
清泠洒毛发,震荡惊雷霆。
曲度神莫测,调高妙难名。
时方多艰虞,掩耳谁为听。
无为恩怨儿女语,疆场勇士轩昂行。